“強預期,弱現實”背景下的新麥收購展望
5月中旬后,新季小麥在南部產區零星上市,市場報價顯著高于去年同期,企業入市積極性較高;隨著新小麥上市量逐步擴大,加之產情好于預期,一些企業下修掛牌收購價格。從整個市場氛圍來看,積極入市收購依舊是新麥大面積上市后的主流操作,鑒于此,筆者試從今年的新麥市場特征和變化,以及“強預期、弱現實”背景這兩個方面來簡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操作思路。
1.對今年新麥市場特征和變化的初步預判
結合當前新小麥的生產形勢和市場總體的購銷環境,今年的市場特征和去年相比存在的主要特征和變化:一是國內冬小麥的生產形勢好于預期,產量豐收將是大概率事件。根據目前已經成熟收割地區的反饋和對即將成熟地區了解的情況,今年黃淮、江淮地區冬小麥實打品質普遍好于去年,如果在5月底至6月上旬不出現極端災害天氣,冬小麥產量將大概率呈現穩產增質態勢。二是開秤價格創歷史新高,農民售糧收入將進一步提升。就目前來看,基層糧點對新小麥的收購價格多在2900~2960元/噸,而周邊企業的收購價還會再高20~80元/噸不等,遠高于去年同期2400元/噸左右的收購價格。三是市場購銷熱度在集中收購的中期或不及去年。雖然在新糧初上市時期均表現出較高的收購熱情,但隨著各類企業收購計劃的實現、價格觸及預期上限、對“炒作”“囤積”等現象的打壓等情況出現,預計進入7月份市場行情會出現一定幅度波動。四是托市收購基本無法啟動,但各級儲備輪換總量或繼續增加,特別是對于今年小麥普遍毒素較低、品質較好的情況,適度擴大儲備極有必要。
2.“強預期,弱現實”是新麥收購階段的大背景
我國冬小麥在去年6月份開秤時每噸約2400元,不到半個月便漲至2600元,收購期結束后繼續提升至2800元之上,高位整理了3個多月后,在今年2月中下旬開始發力并快速上攻,部分企業掛牌價格一度突破3400元,目前站穩在3200元之上。出現這樣的價格走勢,主要是階段性供需變化、調控政策調整,以及內外部宏觀環境影響共同所致。而依托這些影響因素,市場繼續看好今年的小麥行情,并形成較強的市場預期。最直接的體現:在5月中上旬南部產區最初上市的新小麥裝車價直接鎖定在2840元/噸,并很快就提升到了2900元/噸;而到了5月下旬,華北地區企業為抓搶糧源,掛牌價格多在3100元/噸之上,雖然近期新麥收購價格有所波動,但主要是因為之前掛牌價格過高,現逐步根據市場形勢進行合理調整。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靜態防控措施使得宏觀運行壓力重重,消費市場受沖擊較大。從制粉消費來看,目前主產區制粉企業平均開機率不足45%,面粉價格雖然處于近兩年較高水平,但受麩皮價格下滑影響,制粉企業理論加工收益處于負值區間,企業擴大加工量的積極性并不高。同樣,飼料加工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4月份飼料總產量同比下降10.8%,環比下降3.7%,其中豬飼料產量963萬噸,同比下降15.2%,環比下降4.7%。如果把消費評估周期再延長3個月,預計面粉消費和飼料消費也很難有顯著的提升。
3.市場參與主體的操作思路
首先,根據企業所處環境,包括周邊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布局、物流交通、農戶售糧預期等情況,并結合自有資金狀況、產品銷售渠道等,合理制定開秤價格,并根據市場形勢變化靈活調整。毋庸置疑,過高的開秤價格不僅無益于成本控制,極易導致后期風險,也容易推升農戶的惜售情緒;而過低的開秤價格不僅收不上來糧食,也極易錯失最佳的市場機會。
其次,不同性質的企業需合理制定收購策略。對于貿易型企業來說,由于成本轉嫁能力較弱,降低單位資金收益率并加快周轉,無疑是降低風險提升收益的手段之一,也就是常說的“隨行就市,邊收邊走”。根據去年秋冬種時期各地區小麥的播種狀況和小麥主產區各部的庫存結構,預計今年貿易流通企業存在較多機會。對于制粉企業來說,應考慮重點收購高品質小麥作為自有基礎存糧,同時收購常規低價小麥作為補充,不僅可以降低綜合收購成本,也能夠根據后期面粉及飼料市場形勢,靈活調整加工用糧,以使得加工效益最大化。對于飼料加工企業來說,是否擴大對小麥的收購,不僅要參考玉米價格,同時也要綜合參考蛋白類原料,如豆粕的價格,以及可用于替代玉米的大麥、高粱的價格。依據當前國內豆粕、大麥、高粱等現貨行情,飼料企業對小麥和玉米價格的容差能力已經從過去的200元/噸以內擴大到300元/噸甚至更多。
第三,自主判斷市場機會,靈活把控收購節奏。雖然盡早建立一定數量的基礎庫存,有利于在后期市場博弈中處于主動位置,但由于新麥收購市場普遍存在“一上就搶,一搶就亂,一亂就慌,一慌就漲”的情況,所以入市主體在審慎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合理確定入市時機,將能有效避免收購風險。
4.行情總體穩中趨強,存在階段性波動
進入6月份,新小麥大面積收割上市在即。雖然南部產區小麥品質總體較好,但不代表北部產區也是如此。據氣象信息,5月底華北地區東部、黃淮及關中地區將出現一輪高溫天氣,存在干熱風風險,麥田墑情也在持續下降,不利于相關地區小麥灌漿和乳熟成熟。
基于前述分析,進入6月份后,預計各主產區小麥(二等、標準品質)收購價格將穩定在3000元/噸以上,隨著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及山東北部全面收割結束,預計至6月底,華北地區小麥價格將在3100~3160元/噸,黃淮及江淮地區小麥將在3040~3100元/噸。(原文刊登于2022年5月28日糧油市場報A02版)
一周熱點
- 2022-05-31山東肉雞、肉鴨屠宰企業前十榜單
- 2022-05-31科學家警告:前所未有的禽流感疫情正席卷全球
- 2022-05-31未來十年 畜產品市場變局如何?
- 2022-05-30倒計時1天!新希望六和2021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
- 2022-05-302022年大商所農保計劃生豬專項項目發布會在肇慶召開
- 2022-05-30關于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的通知
- 2022-05-30擺脫“外國種豬依賴” 中國養殖業使出“黑科技”
- 2022-05-30近五年關聯交易猛增?雙匯發展大額采購美國豬肉價格是否公允? | 問詢風云
- 2022-05-30中農穎泰高分通過新版獸藥GMP驗收
- 2022-05-30大北農發力鄉村振興,聯手黑龍江省政府啟動“龍江十年千億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