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下跌!溫氏廣東區一日二下調!是“繼續觀望”還是“見好就收”?
官方出手穩價,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7月7日,溫氏廣東區接貨價二度下調,三元雜從前日的12.6元/斤降到了12元/斤,下調幅度0.6元/斤。而縱觀全國豬價,也是呈現大面積下跌趨勢,據了解,有些地區跌幅最高甚至超1元/斤。 2022年07月07日,溫氏廣東區二元雜接貨價下調為11.9元/斤,三元雜接貨價下調為12.3元/斤。2022年07月07日,溫氏廣東區二元雜接貨價下調為11.6元/斤,三元雜接貨價下調為12元/斤。僅相隔一日,養殖戶賣一頭豬的收入就少了兩三百塊錢,不得不說,這豬價真是讓人倍感刺激,著實考驗養殖戶的心理承受能力。現在也突然明白了為什么養豬行業人士都比較喜歡炒股票,可能就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較強的原因。
“有形之手”
旨在保障生豬市場平穩運行經歷了將近一年低迷行情的養殖戶,看到剛剛起勢的豬價就這樣回落了下去,心中自然是多少有些不甘。但“民以食為天”,近年來,“大起大落”的豬肉價格牽動著老百姓的心,也受到政府部門的關注。生豬價格一直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擾動因素,熨平豬周期也就成為宏觀政策的重要考量,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產能蓄水功能,讓這個政策取向變得現實可行。近年來,我國推行規模化養殖策略,鼓勵養殖場擴大產能、鼓勵產能向頭部企業集中,并將2025年生豬產業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5%以上寫入正式文件,根本目的也在于利用規模效應保證產能穩定性,從而維持市場、行業的長期健康穩定。既然價格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持,那么近期的反常情況就需要充分重視,并根據情況出手干預。國家發改委本周密集砍出“三板斧”,保障生豬市場平穩運行——組織行業協會、部分養殖企業及屠宰企業召開會議,提醒企業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研究投放豬肉儲備,防范豬價上漲過快;聯合大連商品交易所,加強現貨期貨市場監管,及時排查異常交易。這些措施是用“有形之手”保障市場的正常秩序,讓“無形之手”更好地發揮作用。
當前豬價屬于合理回升
或不具備暴漲的空間
“有形的手”開始出招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而百姓更關心的問題是,未來豬肉還會繼續漲價嗎?
此輪豬肉價格上漲周期開始于4月份。6月以后漲勢日趨明顯,豬肉價格連漲20余天。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7月1日,22省市生豬平均價14周連續上漲。這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反應,各界對于豬肉板塊的期待值紛紛看漲。
4月底至今,豬肉板塊漲幅已超30%,生豬期貨價格也節節攀升。截至7月4日收盤,期價報22695元/噸。有消息稱,豬價近期反彈較為強烈,源于飼料原料等大宗商品的成本上升推動。今年春節后,飼料成本價格上漲,尤其海外豆粕價格漲幅明顯,導致養殖成本上升。
業內人士認為,此輪豬肉價格上漲還有季節性因素。一般來說,第二季度是生豬市場由淡季向旺季的過渡期,生豬現貨價格會呈現季節性上漲。一份針對歷年生豬現貨價格規律性統計報告顯示,每年6~8月份,生豬現貨平均漲幅在15%左右。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生豬價格,從短期看確實出現了漲幅持續時間較長的現象,但總體上依然在合理區間,屬于合理回升。自2021年以來,生豬養殖行業虧損嚴重,生豬價格跌幅多次觸及養殖成本紅線,很多養殖企業或普通養殖戶均處于虧損養殖狀態。豬價低迷影響整個行業的生存,最終可能會對肉籃子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而此輪上漲后,豬價已回升至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線附近,這對未來的生豬市場將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從本質上來看,豬價上漲是市場供求變化的體現。目前,全國母豬存欄量并未出現大幅減少,業內普遍認為,豬價后續并不具備暴漲的空間。
行情撲朔迷離
有人忙著賣豬,有人忙著補欄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生豬產能去化效果明顯,但并未見底。據統計,截至5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192萬頭,較2021年6月峰值水平的4564萬頭下降8.15%,較4月數據則微增0.4%。供給尚且充足,消費還不旺盛。
在行情撲朔迷離之際,養殖戶也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方法。
四川廣安李玉的養豬場屬于中型養殖場,目前有能繁母豬2000多頭、等待出欄的大豬3000頭。李玉稱,最近明顯感受到了豬價在大幅上漲。“一個月之前我們賣了一批大豬,那個時候的收購價還是7.8元/斤,現在已經漲到了11.5元/斤。”
李玉介紹,目前當地養殖戶大多都在忙著出欄,他也準備“見好就收”,將手里的這3000頭大豬陸續賣掉。李玉透露,目前在其養殖場,一頭大豬(約230斤)的養殖成本多在1500元左右,部分可能會更高一些,平均算下來,目前一頭能賺約600元。
河南豬販陸濤(化名)也提到,當地生豬收購價格近兩周開始快速上漲,目前已經漲到了11元/斤,漲了4元。“養殖戶原先的預期價格為7-8元,一般到9.5元、10元左右就賣了,現在一下子漲到了11元,很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還沒來得及賣,都還在觀望。”
據陸濤介紹,目前河南大豬養殖成本多在7.5-8元/斤之間。如此算來,一頭230斤重的大豬能賺690-805元。
陸濤稱,在豬價快速上漲之后,今年上半年空欄的養殖戶開始補欄,擴大養殖規模,還有部分養殖戶入手了一些一兩百斤重的大豬,準備二次育肥,等養到400斤左右再賣。
而在李玉看來,二次育肥的風險較大,目前市場行情還不穩定,他不敢賭。“而且馬上就到非洲豬瘟高發期了,加上天氣又熱,大豬很容易生病。”
來源:工人日報、證券時報 、中新經緯、中新財經
一周熱點
- 2022-07-15關于公布2022年第三批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
- 2022-07-15創制新產品 振興大行業——畜科榮獲畜牧飼料行業“全國十大新技術新產品創新獎”
- 2022-07-15《人民網》生豬養殖與銷售回暖 肉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條件
- 2022-07-15走好第一方陣 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2022-07-15中國買家出手 上周美國小麥銷量超百萬噸
- 2022-07-15市場供需階段寬松 玉米價格壓力仍存
- 2022-07-14全國畜牧總站派員赴河北省開展生豬生產形勢調研和數據核查
- 2022-07-14農業農村部召開生豬生產座談會 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條件
- 2022-07-14關于調整棕櫚油期貨P2209合約交易限額的通知
- 2022-07-14國新辦舉行2022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