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肉牛養殖增速領跑全國
來源: 農民日報 作者: 閻紅玉 時間: 2022-12-20
吉林省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以來,在各項政策舉措的強力推動下,全省肉牛產業規模不斷做大、質量不斷做優,養殖業增速領跑全國,大項目建設增勢強勁,工程建設取得扎實成效,被國家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的優秀項目,現在,吉林省“牛經濟”開始“火起來”。
謀劃布局促進擴群提質
吉林省政府高規格組建了“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從省直14個部門抽調30人組建了省肉牛辦,省政府出臺了“牛十條”等4個政策性文件,全省61個市縣成立了領導小組或肉牛專班,24個市縣配套制定了具體扶持政策,形成了由“一把手”親自抓工作推進、抓政策扶持、抓項目實施的組織推進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各地和廣大養殖加工企業的積極性。
全省謀劃推進千頭以上肉牛產業化大項目209個,比工程實施前新增175個;萬頭以上牛場21個,比工程實施前新增17個。其中,竣工項目62個,肉牛飼養量19萬頭;在建項目107個,邊建邊養牛4.74萬頭;謀劃項目40個,設計飼養能力59.38萬頭;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項目11個,新增產能103.5萬頭,現已投產1個、即將投產1個,在建9個;通過國家審核入庫肉牛專項債項目47個,其中發行債券項目28個,發債77.08億元。
目前,全省大縣養殖增量明顯。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34個肉牛養殖大縣養殖總量達到529.3萬頭。大鄉大村大戶存欄比重加大,100個大鄉(鎮)、1000個專業村、1萬個大戶肉牛增量明顯,目前,存欄分別達到166.7萬頭、165.1萬頭和99.4萬頭。產業園區養殖增量明顯,全省規劃的10個肉牛產業園區飼養量達到237.6萬頭。同步啟動中東西三大肉牛產業集群建設,在農安、榆樹、伊通、梨樹、通榆、敦化6個縣(市),啟動了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項目。
“放母還犢”惠及養殖戶
在鎮賚縣和合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合牧業總經理谷月說:“我們借助脫貧攻堅政策,政府投資2.5億元建設4個肉牛養殖扶貧基地,鼓勵企業租賃經營,采取“政府+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夯實肉牛產業基礎。經過幾年發展,企業肉牛養殖規模發展到1.3萬頭。”
鎮賚縣緊緊抓住“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機遇,將肉牛產業作為全縣“三雙一旅”戰略重要一環,制定出臺《鎮賚縣“十四五”時期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和《鎮賚縣發展壯大肉牛產業十八條政策措施》,強力推動肉牛產業快速發展。
“過去,養殖戶往往采取‘單打獨斗’的養牛方式,要實現肉牛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就必須走合作之路。”眾合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秀超頗有感觸,他從去年3月開始與和合牧業合作,以每頭2.6萬元的價格購進100頭懷孕母牛,母牛生產后和合牧業再以每頭1.1萬元的價格回購牛犢,這種“放母還犢,保底回收”的方式不僅給楊秀超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當地更多的農戶當起了“牛”老板。
“伊通經驗”加快秸稈利用
玉米收獲后的秸稈如何處理,一直是困擾農民的難題。而在伊通縣,秸稈卻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在位于伊通縣的吉林省綠秀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械聲轟鳴,工人們在加班加點忙碌著,一捆捆從地里打包回來的秸稈,通過發酵變成了肉牛的“美味佳肴”。綠秀牧業經理王宇告訴記者,公司通過引進中國農業大學張日俊教授團隊主持研究的“菌酶協同發酵秸稈生物飼料技術”,從根本上改變肉牛“吃干秸稈、喝涼水”的傳統飼喂習慣,加快秸稈利用方式變革。“我們已經在全縣4個鄉鎮、15個村屯推廣這項技術,實行自主生產加工配送飼料,取代外購飼料,可節約成本20%左右,農戶飼喂積極性很高。”
通過這一模式,解決了農民花大價錢遠程購買飼料的痛點,實現了互助集約化、產品標準化、工藝流程化、配方精準化、綠色全程化、養殖健康化,探索出秸稈生物飼料可復制可推廣的伊通經驗,推動全省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 | 暫無
一周熱點
- 2022-12-2011月份中國飼糧進口量繼續低于去年同期
- 2022-12-20豆粕 仍有上漲空間
- 2022-12-19新產品引領新發展 新成就助推新跨越
- 2022-12-16豬肉價格退出過度上漲預警區間
- 2022-12-1612月份豬價還有大漲可能嗎?
- 2022-12-15新動作!天邦食品擬4270萬元將含山漢世偉100%股權轉讓給史記生物
- 2022-12-15肉雞出口給中國企業帶來機遇&中國繼續保持巴西豬肉和雞肉的最大進口國地位
- 2022-12-14大北農國際集團總裁宋維平老師出席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首屆“可持續種子系統管理”圓桌論壇并做報告
- 2022-12-14巴西大豆收成創紀錄 2022/23年度市場將供應過剩
- 2022-12-14生豬期現雙雙“跳水”!市場情緒跌至冰點后何時迎來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