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飼料原料價格不斷下跌,但由于下游養殖需求疲軟,飼料市場競爭卻更顯激烈,頭部飼料企業與中小型飼料企業盈利能力出現分化,大型飼料企業市場份額與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加強。而中小型飼料企業卻不斷在生存線上掙扎,寄希望于行業需求的改善。
近日,某飼料行業從業人員向記者感嘆,“飼料行業今年上半年需求很低迷。尤其是豬飼料,相對于去年同期銷售情況明顯更慘淡。”
此前連續兩年低迷的養殖行情影響下,生豬養殖連續去化,導致了下游飼料需求下滑,某飼料銷售人員吐槽,“不好賣,前兩年很多搞養殖的都在虧,導致有部分養殖戶退出,所以之前的固定客戶少了一部分,導致我的收入也出現了下滑。”
從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來看,上半年,豬飼料產量6630萬噸,同比下降7.3%。其中,仔豬、母豬、育肥豬飼料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3.5%、9.4%、5.0%。
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壓力倍增,頭部飼料企業競爭優勢更顯突出,市場份額逆勢增強。以海大集團為例,在今年上半年行業需求低迷的情況下,海大集團飼料卻出現逆市增長,報告期內海大集團實現飼料銷量約1179萬噸(含內部養殖耗用量98萬噸),同比增長約8.5%,其中外銷量1081萬噸,同比增長8%。
遭需求疲軟沖擊的同時,相關飼料原料價格不斷下滑。
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大幅回調。飼料企業玉米、豆粕采購均價分別為2524元/噸、3680元/噸,同比分別下降13.2%、17.0%。在粕類比價效應帶動下,棉粕、菜粕價格分別為3746元/噸、2841元/噸,同比分別下降10.1%、14.6%。
原料下跌的背后,由于飼料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方式,飼料價格也應聲下跌。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及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樣本企業數據測算,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14539萬噸,同比下降4.1%。其中,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同比分別下降4.0%、10.8%、0.7%。
前述從業人員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原料成本就處于下滑趨勢,而且其中部分原料價格下滑特別多。今年第一輪飼料降價大概在1月份的時候,隨后原料價格不斷回調,整體上上半年飼料價格已經進行了四輪降價。”
需求低迷,降價成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前述飼料銷售人員表示,“相對于大企業的優勢采購成本、渠道和配方,同樣的降價幅度我們的毛利下滑幅度明顯更大,所以其實我們上半年利潤甚至還在減少。”
與之相對應的是,頭部企業盈利能力卻逆勢提升,據海大集團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2.96億元,同比下降0.84%;實現歸母凈利潤21.25億元,同比增長93.15%,其中飼料毛利率提升了0.87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最近幾年飼料市場規模紅利已經在變小,甚至可以說在逐漸消失了。品質和渠道的紅利正在逐步凸顯,在這種不對等的實力差異化競爭下,頭部飼料企業不管是市場份額,還是噸利的優勢都在逐漸加大?!?/span>
另有某頭部企業相關人員表示,“在原料價格上半年降低的基礎上,公司持續優化配方和成本,盈利能力得到小幅的提升?!?/span>
展望下半年,中小飼料企業能否逃離惡劣的生存線?頭部飼料企業盈利能力能否進一步增強?
某上市飼料企業內部人員表示,“從豬飼料角度來說,飼料需求一般是根據生豬存欄量來計算的,隨著養殖盈利改善,生豬存欄或逐步出現恢復的趨勢,這對于飼料需求來說有一定利好?!?/span>
豬價上漲,盈利提升,產能擴張,這是豬周期不變的本質。
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1.1%,再次恢復至4000萬頭以上,生豬存欄41533萬頭,環比增長1.7%,兩者環比均出現一定上升。
下游飼料需求也正逐步小幅回升,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進入3月以來,生豬價格逐步回升,生豬養殖扭虧為盈,豬飼料需求改善,二季度豬飼料產量環比呈現“降幅逐月收窄、由降轉升”走勢,4月、5月分別下降3.6%、0.7%,6月增長1.1%。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方面下半年大宗原料或繼續保持低位震蕩趨勢。
以豆粕為例,目前已跌至3000元/噸左右。上海鋼聯豆粕分析師幸海霞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市場對于2024/25年度全球大豆依舊保持寬松局面的共識,特別是美國2024/25年度大豆產量有望豐產,結轉庫存預期增加,對CBOT大豆構成壓制,同時南美大豆產量仍是同比增加的預期,將令下半年國內進口大豆成本保持震蕩市。”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養殖端從二季度開始處于恢復期,但需求恢復仍然較為緩慢。隨著養殖利潤的改善和穩定,有望推動養殖存欄得到提升,疊加原料下半年可能仍處于低位震蕩,飼料消費或逐漸回歸常態化,行業低迷的情況有望得到一定改善。”
來源 | 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