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奶業高質量發展還需爬坡過坎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4-09-18

近年來,我國奶業振興取得明顯成效,綜合生產能力、質量安全水平、國產品牌信譽、產業鏈變革等持續提升。不過,近兩年出現了生鮮乳階段性過剩的市場波動,整個行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陣痛期。

01生鮮乳出現階段性過剩

2021年以來,我國奶業出現生鮮乳階段性過剩,價格走低。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奶業主產省生鮮乳收購價每公斤3.24元,同比下跌13.8%。

業內人士認為,奶業下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供給增速高于消費增速,導致生鮮乳出現階段性過剩,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企業效益下滑。

從外部環境看,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分析,中國消費者對乳制品的消費和國際市場的供需關系是密切相關的,2022年,主要奶業國奶價觸頂回落,相比中國奶價走勢延遲一年左右,其中美國、歐盟、新西蘭奶價從高點回落25%、16%和17%。到了2023年,國內、國際奶價呈共振走低的趨勢。

從國內供需看,李勝利引用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分析,在供給端,2023年我國前40位養殖集團存欄300萬頭奶牛,比2021年增長35%。2019年以來,我國牛奶產量快速增長,連續多年保持約7%的高增長。2023年牛奶產量4197萬噸,較2018年增長1122萬噸。而反觀消費端,近年乳制品市場零售額持續下滑。尼爾森的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國內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呈現負增長的不利形勢。

02奶業存在五方面難題

業內人士指出,生鮮乳階段性過剩,不只是單純的周期性問題,其中更有奶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的難題。當前,我國奶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影響著奶業的抗風險能力,制約著奶業長遠健康發展。

奶業存在周期現象。通過總結2013年到2023年的十年奶業變化,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副廳長趙玉生指出,“奶價降低—賣牛退出—奶荒—奶價上漲—牧場增牛—奶剩—奶價降低—再賣牛退出”的循環已多次發生,現階段的奶業下行便是與兩三年前的國內奶牛產能擴張有關。李勝利指出,周期性是造成中國奶業困境的主因,奶價暴漲暴跌給整個產業鏈條造成損失。

產品結構不合理。近年來我國奶業發展迅猛,但產業整體以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比例不足,特別是乳制品結構不平衡。農業農村部原總畜牧師張天佐指出,相比奶業發達國家,我國乳制品消費呈現“液態奶多,干乳制品少”“液態奶中常溫奶多,巴氏奶少”的“兩多兩少”特征。李勝利介紹,“液奶獨大”很容易造成奶源季節性過剩、生鮮乳購銷矛盾突出。

產業鏈韌性較弱。張天佐表示,奶業產業鏈、利益鏈聯結不緊密,奶業養殖和乳品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脫節的問題,一旦產能過剩,大量奶農抗風險能力差、損失慘重。李勝利指出,國內牧場經常從國外進口牧草,導致牧場成本壓力很大。此外,他還指出,國內奶業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奶牛種源仍存“卡脖子”問題,機械化、智能化裝備依賴進口,這些因素進一步抬高了生產成本。

消費仍處較低水平。根據中國奶業協會數據,對比全球來看,目前我國人均乳品消費量約為亞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推薦量相比,僅相當于推薦量的22.6%至37.7%。“從需求端看,奶類消費水平較低,乳制品遠未發揮在居民營養改善中的應有作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說。

出口能力待提升。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介紹,去年我國乳制品出口合計6.07萬噸,金額2.83億美元,按金額測算,僅相當于進口的2.2%,出口仍是中國乳制品銷售的弱項。專家指出,我國奶業還缺乏成本優勢,國內公斤奶生產成本較高,與外國同類進口乳制品相比,競爭力低。

03全行業積極應對挑戰

面對奶業正在經歷的困難和挑戰,當前奶業主產省區、奶業上中下游各環節、行業協會等部門集思廣益,拿出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助力奶業盡快走出困境。

利好文件和政策接連出臺。2024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同時,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減油、增豆、加奶”核心信息》,中國奶業協會迅速響應、研究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全民科學食奶“壹拾佰仟萬”專項行動方案》,全面拉動奶業消費。

此外,農業農村部在7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及近期舉行的座談會上表示,將指導各主產省區落實好生鮮乳增量收購補貼和噴粉補貼等紓困措施,推廣節本增效飼養模式;引導地方加大對養殖場戶的信貸、保險方面的支持力度,防止過度淘汰能繁母牛。

奶業主產省區也為奶業紓困出“實招”。內蒙古拿出14億元為奶業紓困,奶企每噴粉1噸補貼8000元。寧夏銀川市暫停新建、擴建奶牛養殖場,淘汰日產30公斤以下的低產奶牛。新疆對存欄奶牛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主體,年單產達到9噸以上的奶牛,每頭補貼2000元。山東、黑龍江、河北等省區也出臺相應措施,扶持奶業走出困境。

04引導奶業增強產業鏈韌性

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出臺扶持和激勵政策,引導奶業增強產業鏈韌性,釋放消費內需,積極擴大出口,助力我國奶業高質量發展。

建立全國統一奶牛養殖體系。李勝利建議,應建立產業宏觀監測和預警引導機制,平緩養殖周期,避免行業大起大落。乳業獨立分析師宋亮表示,應建立全國統一奶牛養殖體系,優化奶牛養殖生產布局,減少奶荒、奶剩現象。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韌性。李勝利、徐克等人建議,順應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需要,不斷豐富乳制品品類,扶持企業發展奶酪、乳清生產線,有效提升嬰幼兒配方奶粉第一大主料乳清粉自主供應能力;加大對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的投入力度,設立重大科技專項,同時出臺鼓勵創新成果轉化的支持政策和獎勵機制,提高發展奶業新品類、乳深加工項目的獎勵補貼;進一步促進種養結合,加強本地飼草料資源開發利用;探索建立生鮮乳價格指數政策性保險,保費參考政策性養殖業保險,由國家、省區、地市、養殖場戶按比例承擔。

抓住關鍵人群擴展消費力。奶業專家和奶企負責人建議,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相關部門應協調聯動,持續擴大乳制品消費。教育部門可擴大“學生奶”覆蓋面,持續推動學生體質改善。婦聯等部門可開展營養關懷,出臺“孕婦一杯奶”等關懷計劃。文旅廣電部門宜加大奶業公益宣傳,聯合衛生部門組織專家廣泛開展飲用乳制品提高國民體質的教育引導,并逐步培養巴氏乳、奶酪等乳制品消費習慣,進一步激發奶業消費潛力。

拓展出口提升國際競爭力。奶業專家建議,積極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奶業交流合作,拓展國內乳制品出口渠道,通過均衡進出口政策調節國內生鮮乳供需。通過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我國乳制品的國際競爭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一篇 | 國家統計局:豬肉價格可能繼續上漲
 下一篇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