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中國玉米出口形式透析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中國的玉米出口一直以來就是我國糧食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大事,它不僅僅關系到玉米市場的發展,而且對于推動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增進我國與國際之間的聯系等等多方面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中國在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獲得大豐收后,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積極組織對外出口,1999年底政府決定對玉米出口進行補貼,從此,中國玉米以低價打進了國際市場,并取代美國成為南韓和馬來西亞的最大供貨商,同時在日本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然而事過2年,我國玉米出口形式面臨新的問題,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承諾將取消玉米的出口補貼,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玉米出口價將從目前的105美元/噸一下上升到149美元/噸,目前美國玉米的FOB價只有90多美元,因此這一價格是國際買家所無法接受的,未來我國玉米出口形式嚴峻,后市中國玉米出口市場如何發展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就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入世后中國玉米出口數量將會明顯下降:


2000年中國玉米在政府高額的補貼及積極的組織下,當年出口玉米1050萬噸,達到我國玉米出口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對韓國的出口量高達602萬噸,對馬來西亞的出口量為210萬噸,而韓國和馬來西亞的玉米年進口量分別為850萬噸和240萬噸,中國玉米在這兩個市場上的占有率分別達到了70%和87%。今年以來,中國玉米的出口由于國內價格的連連上揚,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減弱,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從海關統計來看,1月—10月我國出口玉米486萬噸,其中273萬噸出口到韓國,103萬噸出口到馬來西亞,雖然中國玉米在兩個市場上的份額均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據了較高的比例。另外,在日本市場上,今年頭十個月的出口量為35萬噸,已經是2000年全年出口量的三倍。中國在這兩年內能出口這么多的玉米主要是得益于政府的補貼,每噸高達44美元的補貼使中國的玉米出口價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然而,入世后我國將取消這一高額補貼,這就是說國內玉米的出口價格將在現今基礎上(105美元/噸計)增加44美元/噸,即使我國的玉米出口價上漲不到這么一個高點,但取消補貼后的價格肯定會比目前的價格高得多,所以,中國玉米的出口競爭力將喪失,入世后的玉米出口數量勢必會減少。如果政府采取其他的支持措施,將高額的出口補貼進行轉化,那么出口形式就另當別論了,當然以現在形式而言后市中國玉米出口數量將會趨減。


入世后玉米進口不可避免: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中國在2002年的玉米進口關稅配額為585萬噸,到2004年關稅配額增加到720萬噸;2002年國有企業占有的比例為68%,私營企業的比例為32%,到2004年私營企業的比例將上升到40%。這也就是說,如果國家將配額全額發放的話,2002年將有187萬噸的玉米進口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而一旦國家政策允許,商業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這些私營企業就會再度進口,所以從理論上來講,未來玉米進口不可避免。不過,僅看2002年,中國的玉米進口前景不容樂觀,因為,目前中國的玉米供需基本上平衡,由于原有庫存豐足,玉米供應不會出現短缺現象,國內供求關系仍將呈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2001/02年度中國玉米產量也有所回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玉米的進口。 

入世后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可能上行:


綜合上述分析,中國入世后國際玉米市場在兩方面可能導致價格的上升,一方面是中國退出出口市場,而巴西和南非的玉米出口經常很不穩定,因此今后的玉米供應要能會完全依賴美國和阿根廷,供應量縮減將導致玉米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中國將會擴大玉米的進口量,國際市場對玉米的需求上升,這也會導致玉米價格的上漲。但就中國國內來說,出口減少,進口可能增加,意味著國內市場上的玉米供應量將會增多,這將會使得國內的玉米價格走軟。


入世后國外買家求購意向將會轉變:


隨著今年中國玉米的出口量下降,中國玉米的最大買家韓國已經開始將玉米來源向美國和南美的巴西以及阿根廷。巴西原本是一個玉米進口國,但今年玉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因此,變成了一個玉米凈出口國,并首次向韓國出口玉米。但預測,巴西明年玉米產量會有所下降,所以巴西不會是一個長期的玉米出口國。阿根廷倒是一個玉米出口大國,但阿根廷今年洪水泛濫,導致玉米播種面積下降,毫無疑問,玉米產量也會減少,玉米的出口量也會跟著下降。這樣,韓國對美國玉米依賴將會加大,美國將會像兩年前一樣,再度成為韓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


馬來西亞成為中國玉米第二大買家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是中國玉米便宜;第二就是中國玉米運輸方式靈活,裝運的數量可多可少,適合在馬來西亞一些小島的港口卸裝;第三個因素是和美國、阿根廷玉米比起來,中國玉米的運輸時間短;第四因素就是中國玉米水分比較低,但黃顏色的色素比較高,受當地養雞場的歡迎。第四個因素是美國玉米不具備的,也是韓國當地畜牧業主不太喜歡美國玉米最主要的原因。但阿根廷玉米具備這個因素,所以今年以來,馬來西亞進口了不少阿根廷玉米,今年上半年被印尼拒收的阿根廷玉米大部分被運到了馬來西亞。如果中國的出口供應大幅減少,那么馬來西亞最有可能的是轉向阿根廷進口玉米。馬來西亞從泰國的進口還會繼續,因為泰國像中國一樣可以用小船運輸,這對馬來西亞進口商來說非常方便。 


至于日本市場,中國在該市場占有的份額本來就不大,但該市場的玉米賣價一向比較高,入世后中國可能還會向其出口少量的食用玉米。


綜合以上,入世后我國玉米出口將面臨新的挑戰,玉米出口數量不容樂觀,但決定未來玉米出口的主要因素應在于國家的政策導向,對未來國家政策方針我們不能妄自揣度,以現階段發展態而言,后市國內玉米出口數量將明顯減少。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