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玉米市場整體表現較好,價格普遍微幅上揚,尤其東北主產區漲幅最大。從吉林的情況看,目前新玉米收購價格上漲比較快,長春周邊地區玉米收購價格已由前期的0.37元/斤,漲至目前的0.40元/斤左右,雖然價格上漲較快,但由于目前農民手中存糧較少,且惜售心態比較嚴重,加之收購渠道較多,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進度依然緩慢。截止2月24日,吉林省累計入庫新糧1058.5萬噸,其中保護價玉米入庫679.5萬噸,僅完成任務量的73.2%,按照目前的進度,今年完成保護價收購任務存在困難。玉米收購價格的穩步上揚,帶動了糧食企業玉米出庫價格上漲,目前吉林中、南部地區玉米出庫價格在950元/噸左右,西部地區玉米出庫價格在940元/噸,北部地區玉米出庫價格在930元/噸。在東北玉米價格保持堅挺的同時,華北、華東地區以及華中地區玉米價格穩中有漲。預計后期國內玉米價格還將保持小幅上揚的態勢,這是因為:
(一) 預期國內玉米種植面積下降,對后期玉米價格上漲將形成有利支持。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2年我國玉米產量為1.24億噸,與2001年相比增幅雖然較大,但仍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由于2002年我國玉米價格的長期低迷,使豐產之年農民并未增收,而大豆價格在過去的一年中表現強勢,農民種植大豆收益較好,這將激發農民種植大豆的熱情。另外,國家實行大豆振興計劃將提高東北大豆的播種面積,這將導致玉米播種面積減少。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今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將有明顯下降,預計全國玉米平均種植面積將下降2%-3%。其中:山東全省、河南部分地區面積將下降7%-8%、黑龍江下降3.5%、吉林下降2.4%、遼寧和內蒙下降2%;但華南、西南將上升3%-4%。目前國內玉米尚未播種,如果上述預測成為現實,將為國內玉米價格上漲奠定基礎。
(二)由于我國玉米消費水平逐年提高,在供應數量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庫存量逐步下降。2003年我國玉米出口快速增長,連續幾年的玉米出口,在相當的程度上減輕了玉米供給壓力。
(三)東北玉米正在成為市場供應的主角。運輸“瓶勁”問題不僅影響著東北地區大豆的銷售,也同樣制約著東北的玉米南運,這種狀況在2002年第四季度表現的較為明顯,鐵路運力制約玉米南下的問題有望在今后得到緩解。正常年景每年在華北、黃淮地區新產玉米上市后國內多數地區均前往華北、黃淮一帶購糧,這一地區自銷和外運玉米數量較多,地產玉米可供數量能維持到第二年的3-4月份,北方玉米外運能力大幅減弱;由于東北地區新產玉米收購從11月中下旬才會開始,在11月到次年3-4月間,東北玉米的外運數量會受到集中收購的影響而保持在較低水平;此時,南方玉米相對低廉的收購價格及距離南方主銷區間較短的運距使北方玉米處于劣勢。預計今年東北地區這種季節性的消費高峰將如期到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方銷區企業庫存水平將會大幅消耗,而此時中原地區企業也會因本地供給的減少向外尋購貨源,東北玉米將成為國內玉米需求的重要供應貨源,東北玉米南下入關的數量將會大大增加,屆時,國內玉米價格將會再遇上漲契機。
(四)種種跡象表明,2003年我國玉米出口將維持強勁的態勢。美國玉米價格因減產而大幅上漲,為我國玉米出口創造了良機。美國玉米運抵亞洲的費用比中國玉米每噸要高出10美元左右,我國玉米出口在價格和地域上占有優勢。巴西由于國內玉米產量減少,供給水平降低,其從中國進口玉米的意愿也逐漸增強。事實上,自2002年11月份以來,巴西政府有關部門就一直在就從中國進口玉米問題進行討論,并且有消息稱吉糧集團已經與巴西方面就此問題進行了初步接洽,而近日巴西駐中國使館的一位官員就此問題的表態也再次證實了這一意向。我國玉米打入巴西市場,為國內玉米出口開拓了一個新的銷售領域。據統計,2002年度中國共出口玉米1167萬噸,而2001年時我國玉米出口量為600萬噸。2003年我國玉米出口預計仍將保持強勁的態勢,出口數量在1000萬噸左右,玉米的大量出口將有利于緩解國內玉米庫存積壓,推動玉米價格回升。
(五) 國際市場玉米價格高位運行,今年玉米進口難有突破。由于在2002/03年度中,國際玉米供求關系繼續保持偏緊態勢,國際玉米價格將繼續保持在較高的水平。2月末進口玉米到岸報價為130美元/噸左右,經計算進口玉米的港口平均完稅成本在1300-1320元/噸左右[完稅價=130×1.01(關稅)×1.13(增值稅)×8.28(匯率)+100(港雜、商檢、信用證)=1327]。而近期我國廣東地區玉米港口平均價格僅在1150元/噸左右,遠低于進口玉米價格。
通過以上因素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2003年上半年國內玉米市場運行環境較為良好,這為后期玉米價格的向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國內玉米市場發展形勢普遍看好,已被大多數市場人士所認同。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吉林分中心 任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