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在6月份的《全球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報告》中預測,由于中國國內玉米消費量的增長和預期產量的下降,至2003/04年度結束,我國玉米庫存量將降至2671萬噸。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如果真如美國農業部所預測的,在2004年秋收玉米上市之前,我國玉米庫存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我國國內玉米市場將會很快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市場變化的“拐點”必然會在2004年上半年出現。
一、美國農業部的預測數據偏差巨大。
可以認為,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產量數據為基礎,對中國國內的玉米供求情況進行平衡分析,美國農業部又一次犯了高估中國國內玉米消費量的錯誤。這一誤差巨大的預測數據,如果被市場所接受,將導致市場低估中國玉米的出口能力,對全球玉米貿易產生影響,引起國際市場玉米價格的上漲。
2003/04年度要到今年10月才開始,我國目前仍在積極地組織玉米出口,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對國際市場的監測,目前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還沒有引起芝加哥市場的過多反映,當前市場的關注力仍然集中在天氣變化方面。
二、美國農業部預測數據出現重大偏差,重要的原因是高估了中國國內玉米消費水平。
美國農業部在2002年11月對中國的玉米數據進行過一次較大的調整,將2002/03年度中國國內的玉米消費量,由原來的1.27億噸,下調至1.24億噸,隨后又進一步下調到1.22億噸。隨著消費量的下調,美國農業部預測2002/03年度中國玉米期末庫存量為5975萬噸。
但是,在2003年5月,美國農業部又將2002/03年度中國國內玉米消費量的預測調高至1.265億噸,從而預測2002/03年度中國玉米期末庫存量將降至4850萬噸。6月份時,受2002年我國玉米產量數據調整的影響,美國農業部將我國玉米期末庫存的預測數量又調低至4471萬噸。
美國農業部預測2003/04年度中國國內的玉米消費量將上升至1.281億噸,而玉米產量將下降至1.18億噸,在繼續保持800萬噸玉米出口的情況下,我國玉米期末庫存將下降至2671萬噸的很低水平。
三、“我國玉米長期供求平衡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年度國內玉米消費需求還沒有達到1.2億噸的水平。
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產量數據為基礎的國內玉米供求平衡分析結果表明(經過必要的參數修正):最近幾年我國國內玉米消費量的增長速度,較九十年代前半期有了明顯的放慢,目前年度國內消費總量并未超過1.2億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6月份預測,2003年我國的玉米產量可能為1.14億噸,較2002年減產6%。玉米產量下降,主要是受到退耕還林、玉米主產區擴大大豆種植、棉花種植面積擴大以及天氣等因素的影響。
根據對目前國內玉米消費水平的分析,在不考慮進出口的情況下,2003/04年度我國國內玉米供求的基本格局可能是:“當年新增供給略有不足,但缺口不會太大;飼用小麥供給增加,將替代部分玉米消費;玉米主產區供過于求的壓力會有緩解,但預計不會出現大的上揚行情”。
四、根據我國玉米的實際庫存和2003年玉米產量水平,確定2003/04年度玉米出口數量。
2002年我國共出口玉米1167.4萬噸,為世界上第二玉米出口大國。從目前的國內外玉米市場形勢分析,未來一段時間內,玉米進口對我國市場形成沖擊的可能性還很小,而玉米出口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要大得多。
根據監測:2002年在保持較高出口水平的情況下,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仍沒有出現合理的季節性上漲(這表明供給壓力對市場價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003年1至4月,我國玉米出口量為448.3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51.7%,對拉動國內玉米價格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進入5月后,玉米出口數量下降,加之“非典”影響,國內玉米價格的上漲勢頭停止;預計隨著陳化糧的處理,在新玉米上市場之前可能出現的季節性上升行情很可能不會出現。
為使新玉米上市之時市場價格更高一些,增加農民收入,并對來年玉米生產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使2004年我國的玉米產量有所增加,建議在2003年可以繼續多出口一些玉米,利用玉米出口拉動國內玉米市場價格。2003年底之前玉米出口數量多一些,既有利于活躍當前的國內市場,也有利于未來國內市場的平衡,由于目前國內玉米總體庫存水平仍然較高,玉米出口也不會影響到國內市場的供給能力。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尚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