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期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高位企穩,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后市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的空間依然有限。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兩年來,我國的食用油需求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實質性增長,然而國內的壓榨能力以及豆油的進口量卻在不斷的增加。據有關部門預計,本年度我國豆油壓榨量為43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09萬噸;進口量將達1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13萬噸;食用油需求量約為4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80萬噸;本年度總需求量預計為465萬噸,較上年度總需求增加86.5萬噸。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1-5 月份共進口豆油377,707噸,同比增長420%。大量的進口豆油抵達沿海港口,對豆油市場價格形成一定的打壓。另外,隨著低廉的南美大豆陸續抵港,國內油廠開工率明顯提高,豆油庫存將會明顯增加,從而使得豆油市場價格上漲乏力;二是油菜籽增產帶來的影響。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預計今年我國的油菜籽產量為1150萬-1180萬噸,較上年的1050萬噸提高了10-12個百分點。初始時油菜籽的收購價格較高,也是支持前期豆油價格保持高位的因素之一,然而后市隨著菜籽油價格的下滑,勢必也將拖累豆油價格;三是后市花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應該不會太大。7月上旬棕櫚油到港數量將有所增加,這對國內市場
極為不利,這種不利將促使國內棕櫚油報價下跌。
第三季度是國內食用油消費淡季,市場總體表現為需求不旺,這也是油脂市場價格上漲受阻的另一原因。對于下半年國內食用油供求變化和市場走勢,有關部門分析指出,這主要一是看今年油脂油料市場的進口數量;二是外盤價格的變化情況;三是秋季國內油料生產情況。
綜上所述,后期國內食用油價格將趨于平穩,大幅上漲和大幅下降的條件從目前來看都尚不具備,但個別品種,如豆油市場價格將極有可能率先走出一波下滑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