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進口的TRO體系有利于國有企業
據外電8月15日消息:據荷蘭合作銀行公司(中國)——食品農業調查部的行業分析師Carol Gong在近來的一份報告中稱,盡管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名成員國,但是龐大的谷物庫存可能將繼續在更大程度上限制進口,而出口將依然得到政府的鼓勵。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和小麥生產國,而且還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玉米產國,在1996年至1999年期間,國內谷物大獲豐收,使得中國的谷物供應過量。因此,在庫存降到合理水平之前,政府鼓勵出口,而限制進口。
但是,這份報告并未預計谷物庫存何時能夠降到合理的水平。庫存水平高企可能使得任何的大規模進口成為不可能,或者政府充分利用進口關稅稅率配額(TRQ)。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開始實施TRQ制度。
盡管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但是在2002年間,中國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谷物進口量不足300萬噸,年比下降16.3%。另一方面,谷物出口達到1500萬噸,年比增長70%。國內谷物質量提高表明國內的產量能夠替代進口。
中國政府還推出了轉基因產品進口暫行管理條例,這增加了糧食行業所面臨的困難和不定因素。轉基因產品進口的申請程序不僅限止了貿易商從短期的貿易機會獲利,而且還增加了進口商的非直接成本。
出口市場上,中國政府一直通過諸如降低增值稅以及取消谷物的鐵路運費等方式鼓勵玉米出口。這兩項措施加起來達到每噸20-40美元,相當于加入WTO前的出口補貼。
由于經濟增長旺盛,財政收入增加,以及債務負擔相對較輕,因此荷蘭合作國際銀行表示,政府依然有能力使用這些的支持項目幫助農民。同時,中國政府致力于通過降低保護價格,以及在價格保護體系下減少谷物品種的方式來降低谷物產量。該銀行的報告稱,除非收獲受到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否則目前的庫存水平和產量規模依然能夠充分的滿足國內需求,2003-04年度中國政府的政策預計也不會有任何大的變動。
☆ 谷物進口的TRQ體系有利于國營企業
盡管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進口量必須進一步增加,但是迄今為止中國谷物市場依然象以往那樣受到嚴格的控制。根據TRQ制度,政府每年對每種商品分配進口配額。配額內的進口數量征收較低的關稅,如果進口量超過配額,那么就必須交納更高的關稅。但是TRQ體系依然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
荷蘭國際合作銀行報告稱,TRQ的分配標準有利于國有公司,而對大部分非國有的中小型企業非常不利。對于小麥,進口商必須符合TRQ許多分配標準中的一條,即進口公司日加工能力必須超過400噸。對于玉米,進口商必須達到的要求包括每年飼料玉米加工用量必須超過5000噸,或者每年使用玉米作為原材料的用量超過10萬噸。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標準,到2005年之前,非國有企業的機會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