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玉米市場形勢分析文章,看漲仍是主流觀點,但冷靜觀察目前的形勢,中國玉米淀粉網有關人士斷言,春節前玉米價格將要大幅下跌。那么目前的形勢究竟如何?分析如下:
一、出口停止等于供應的變相增加。經確認,玉米出口已經停止,在明年(公歷年)的出口計劃當中,第一季度將是空白。目前出口企業已經自11月20日起停止采購,并將于12月20日停止出口裝船。
比照去年的出口進度,第一季度出口393萬噸,今年外貿將相應減少相同的數字,至春節(1月21日)前,與同期外貿需求相比,減少200多萬噸。200萬噸的玉米如果不能被南方銷區消化,就得壓在港口。
二、國內需求的減少。前一段時間飼料原料價格的普遍上漲,使一些飼料企業處于上擠下壓的狀況,一些中小飼料廠不堪重負,已經倒閉。從周期上說,春節前并非養殖業需求旺季,同時,這些廠家恢復元氣尚需時間。因此需求實際上有所減弱,這也是目前華南地區玉米價格回落的重要原因。
三、收購主體決定了價格不會高走。春節前市場當中的收購主體是國有糧庫,這些企業的收購資金基本上是農發行貸款。而農發行貸款的前提就是保護價收購。如果國有糧庫想以高于保護價的價格采購的話,必須保證能夠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否則就得不到貸款,這決定了國有糧庫不敢以高價收購。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從遼寧以及山東等地了解到情況是,糧食企業都不敢壓貨,基本上是即收即賣,這也表明他們對后市并不看好。
四、銷售時間縮短,數量相對增大,市場將產生拋售現象。東北農民在玉米銷售方面,傳統存在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糧收獲后至春節前;第二階段,春節至“五一”;第三階段,“五一”之后。每個階段賣出糧食的三分之一。以吉林省為例,今年商品玉米實際應該在1500萬噸左右,那三分之一就是500萬噸。
同時,由于今年新玉米推遲上市,新玉米集中上市的時間最早也在12月中旬左右,至1月21日,銷售時間僅剩下40天左右。短時間內將這么大數量的玉米投入市場,結果可想而知。農民現在越惜售,后期出售越集中,價格就跌得越快,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春節前的東北玉米市場將面臨這樣一個局面:需求減少,供應增加;一方急于拋售,另一方等待觀望。價格大跌將是必然。
預計長春出庫價將回落到1020元/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