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國內外市場關注的2002年吉林省首次糧食競價交易會,于5月17日在長春圓滿結束。此次為期兩天的交易會是經吉林省政府批準,受省糧食局、省財政廳、省農發行的委托,由吉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舉辦的。參加競價的糧食為2000年以前生產的玉米和2001年生產的稻谷共計134萬噸,其中玉米110萬噸,稻谷24萬噸,總共有687份競價交易委托書清單,交割期限為2002年5月18日至7月31日。共有來自銷區10多個省市的170多家買方客商參加了此次交易會。
從交易會的情況看,玉米底價等外玉米為855元/噸,三等玉米875元/噸,二等895元/噸,一等為935元/噸,整個拍賣過程玉米交易較為火爆,參加交易的玉米全部以高于底價成交,最高價格拍到1005元/噸,出乎市場人士預料,最低價格在900元/噸左右,平均成交價格在920元/噸左右,比當前市場價格低10-20元/噸。玉米成交火爆的場面與水稻拍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水稻拍賣底價為1145元/噸,在本次拍賣會上水稻很少有人問津,只成交一筆,在1萬噸左右。
吉林的玉米拍賣會已經結束,短期內玉米價格上漲的壓力有所釋放,但國內玉米價格并不能就此止跌回升,價格上漲的阻力仍舊較大,短期內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難有大的起色,如果5月份以后拍賣活動能夠暫告一段落,6月份可能迎來一波反彈行情。但是從長期看,影響玉米市場的利空因素在逐漸增強,下半年國內玉米價格可能再度回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后期的拍賣活動還會持續,下半年陳化糧的拍賣可能加快。由于國內目前糧食庫存十分充足,且儲存年限較長,陳化糧數量占有相當比重。據報道,遼寧在結束前期的拍賣之后,還有意向組織更大的拍賣活動,吉林也表示在本次拍賣會結束后,將進行甲字、506儲備糧的拍賣,可能就在近期。
2、主產區已經明確今年玉米保護價格要適度下調。從吉林省目前的情況看,由于現行的糧食保護價(主要指玉米)不僅高于正常年景糧食生產成本,而且多年高于市場糧價,雖然保護了農民利益,卻增加了財政補貼負擔。在目前實行糧食風險基金包干的情況下,繼續通過較高的保護價來保護農民利益,財政難堪重負,玉米保護價下調已經勢在必行。為此吉林省政府決定從今年秋糧收購開始,收購保護價水平要調低。而且對玉米收購的等級和水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分要求在22%以內,等級要求在三等以上(含三等)。在玉米生產大省吉林的示范效應下,其他玉米主產省玉米保護價也將會作同步下調。
3、氣象因素向著有利于玉米生產的方向發展,玉米有望獲得豐收。從播種情況看,4月份北方連續的幾場降雨,有利于玉米播種,東北玉米主產區遼、吉、黑等省區的玉米春播進展順利,遼寧、吉林“五一”節前就完成了玉米播種,目前龍江的玉米大田播種也已經結束,今年玉米播種比常年提前10-15天。從吉林的情況看,目前玉米已經出苗,整體苗情較好,苗全、苗齊、苗壯,為后期的玉米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如果后期天氣情況正常,今年玉米產量與去年相比將有一定增幅。
4、韓國口蹄疫、日本瘋牛病的爆發,可能對玉米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在韓國爆發了口蹄疫之后,日本又發現了瘋牛病,大量牲畜遭到宰殺,飼料消費會隨之降低。韓國、日本是中國玉米出口的主要買家,這將使我國玉米出口受到不利影響。
5、日前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的農業法案,明確要大幅增加對農業的補貼。其主要內容是:在今后10年里,美國政府對農業的撥款將增加到1800億美元,比現有農業法規定的補貼增加了735億美元。其中對農業的補貼比目前提高70%,補貼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谷物和棉花的生產農場。此舉對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將產生重大影響,意味著在國家強大補貼政策的保護下,美國農場主可以低廉的價格向別國出售農產品,以增加其全球谷物市場占有率,國際市場谷物價格水平就有了下降的空間,進而影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
雖然今年國家千方百計擴大玉米出口,比如說在政策上給予減免出口增值稅和鐵路運輸建設基金的優惠,并且玉米出口勢頭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從總量上看,今年玉米出口難有大的突破,樂觀估計,能夠達到去年的600萬噸水平就已經實屬不易了。出口主要是壓縮庫存的需要,包括今年各類糧食拍賣活動,國儲糧也好,陳化糧也罷,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緩解庫存壓力,減輕財政負擔,為糧食市場化和國際化創造一個寬松、有利的市場環境,況且單純靠玉米出口對價格的拉動作用也有限,不足以支持國內價格持續走高。今后國內玉米價格走勢很可能像去年那樣,在7月份之后便開始逐級回落,國內玉米價格的整體重心水平將向下移動,不排除有再創新低的可能。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吉林省分中心 任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