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市場價格走勢回顧
上半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在供給充足、需求疲軟、政策打壓、銷售不暢等因素的影響下,價格上漲乏力,玉米價格小幅波動,具體情況如下。
年初,國內玉米價格承接上年的跌勢,玉米價格持續走低,最低價格出現在2月初,玉米車板價格達到900/噸左右。春節過后玉米價格小幅回升,然而時間不長,在國家出臺減免糧食運輸鐵路建設基金和各地紛紛拋售陳糧政策影響下,玉米價格又重新回落,進入5月末6月初玉米價格出現反彈,玉米價格漲幅普遍在30-50元/噸,目前吉林玉米車板價格在970元/噸,銷區廣東、福建價格在1150元/噸,大連港口玉米平艙價格在1050元/噸。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的原因:
(一)是季節性因素影響,目前華北黃淮一帶玉米已經消耗殆盡,用糧企業采購對象轉向東北,主產區的糧食銷售企業紛紛提高玉米出庫報價。預計后期東北玉米將成為國內玉米供應的主角,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銷區采購數量的增加,將進一步拉動價格回升。
(二)是在吉林競價交易會結束之后,國內糧食拍賣活動暫時告一段落,糧食拍賣對市場價格的打壓效應得到釋放。從吉林糧食競價交易會的情況看,參加競拍的107萬噸玉米全部成交,而且成交價格比市場預期的要高,最高價格達到1005元/噸,平均價格在920-930元/噸。玉米拍賣價格高于人們的預期,說明市場承接能力較強,交易會熱烈火暴的場面,也從側面反映出玉米需求方較為迫切的采購心理。
(三)是國內玉米出口勢頭強勁,拉動玉米價格回升。在國家鼓勵出口政策的支持下,今年1-5月份出口玉米32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7.1%,預計全年出口玉米將達到600-800萬噸,超過去年的出口水平。據國外一些貿易商預測,今年玉米出口總量有望達到1000萬噸,接近前年的1047萬噸水平。最近,國家又公布了地方儲備玉米出口計劃安排情況,主產省吉林、龍江、內蒙、河北等省共安排145萬噸地方儲備玉米出口計劃,地方儲備玉米出口如能順利進行,將進一步拉動國內玉米價格走強。
(四)是相關糧食品種大豆及其制品價格快速回升,對玉米價格產生拉動效應。受國內需求增加和進口大豆斷檔等因素影響,國內大豆價格大幅上揚。由于大豆和玉米價格具有相關性,大豆價格的快速上漲,增強了玉米價格向上反彈的動力。
(五)是近期災害頻升,對玉米價格也產生了影響。近日,我國陜西、四川、湖北、重慶、貴州等地先后遭受暴雨襲擊,很多鐵路、公路被水沖跨,致使玉米運輸中斷,銷區到糧數量減少,使玉米價格產生波動。另外,北方河北、山東、天津等省市又發生大面積的蝗災,預計中原一帶玉米生產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六)是國際玉米市場價格出現反彈。近期美國芝加哥玉米期價和墨西哥灣玉米現貨價格都走出上揚的態勢,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揚,對國內玉米價格產生了有利的促進作用。雖然目前國內玉米價格出現回升,但仍未擺脫低迷狀態,從產區吉林來看,目前的玉米價格仍處于近幾年的低水平。
二、后期影響玉米市場價格因素
(一)銷售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由于糧食主產區庫存數量巨大,而且質量不高,有大量的陳糧、陳化糧、國儲糧需要處理、拋售和輪換。年初開始到現在,陳糧拋售數量在1200萬噸左右。預計下半年國儲甲字、506糧和陳化糧的拋售仍將是各地糧食促銷壓庫的主要辦法,大量陳糧、陳化糧、國儲糧的拋售和輪換雖然減輕了庫存壓力和地方財政的負擔,但給糧食價格的走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二)糧食進出口對市場的影響:在糧食出口方面,國家政策取向是積極鼓勵糧食出口。在加入WTO后取消出口補貼的情況下,國家先后通過豁免糧食運輸鐵路建設基金,對玉米、小麥、大米出口實行零稅率等優惠措施積極擴大糧食出口,這對減輕國內糧食供給壓力,促進價格回升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在糧食進口方面,政府的態度是在世貿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對國內糧食市場予以保護,免受進口糧食對國內糧食市場的過度沖擊。國家先后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政策,目的就是限制糧食過度進口,短期來看,糧食進口數量有限,對國內市場影響程度有限。
(三)氣象因素的發展對市場的影響:氣象因素直接影響糧食產量的高低,氣象因素有利,糧食就可能豐收,糧價就可能下降,反之,市場糧食價格就會上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體氣象情況尚可。據國家氣象局最新分析資料顯示,今夏多雨區位于江淮、長江中下游及江南東部一帶,部分地方可能發生洪澇,北方大部分地方以少雨天氣為主,部分地方可能持續干旱,雖然近期持續的降水使北方的旱情得到了解除,但后期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氣象條件對今年糧食生產影響程度如何,目前還無法判斷。如果后期有大的災情發生,造成糧食大幅度減產,可能會引發糧價大幅反彈。
(四)產區糧食收購價格下調對市場的影響:就目前來看,在實行糧食風險基金包干的情況下,如果繼續實行高水平的保護價政策,將給地方財政帶來更大的壓力,在南方主銷區一些糧食品種退出保護價范圍之后,主產區各省也表現出要縮小保護價范圍和降低保護價水平的傾向。在今年的夏糧收購中,一些省份在縮小了保護價收購范圍的同時,下調了小麥收購保護價格。產糧大省吉林也明確了在今年秋糧收購中要調整糧食收購政策,適當降低糧食收購保護價水平。隨著國內糧食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快,糧食收購保護范圍的縮小、保護力度的減弱、保護價格的降低等因素對市場糧價產生的負面影響,將在下半年的糧價走勢上得到反映。
(五)宏觀經濟形勢對市場的影響: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相對世界經濟而言,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但是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在加入WTO后,我國經濟受全球經濟低迷和不穩定影響,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問題和不確定的因素依然較多,其中通貨緊縮有加重跡象,他反映出整體需求減弱,導致市場價格進一步走低。從國際來看,目前國際經濟雖然有解凍跡象,但整體價格低迷的狀況仍無大的改觀。從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來看,糧食價格大幅回升的條件尚不具備。
(六)國際市糧食場形勢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近期國際市場一些糧食品種比如玉米和大都價格出現反彈,但反彈力度不大,整體價格水平依然處于低位,在全球糧食供求關系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全面上揚,這對國內糧食市場價格的上漲起到抑制作用。
三、下半年玉米價格走勢預測
綜合分析影響糧食價格走勢的諸多因素,我們認為目前國內玉米市場總的環境處于由前幾年的供大于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轉變的過程中,由于近兩年糧食總產持續下降,在加上國家加大了糧食出口力度,當年生產不能滿足需求,需動用庫存來滿足供求缺口,玉米供大于求的矛盾已經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庫存壓力大大減輕,但是供求關系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轉變。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認為未來玉米價格將繼續維持小幅振蕩的格局,上漲和下跌的幅度都不會很大。 (中華食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