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6月中旬國內玉米市場綜述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2002-06-26 09:27:00     作者: 周志剛 

--------------------------------------------------------------------------------
 
  6月中旬,因受季節性影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經過前段盤整時間后,產區和銷區市場價格均已出現10—20元/噸小幅上漲趨勢,后市玉米價格能否會象大豆市場那樣演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價格上揚行情?筆者認為:制約玉米市場價格的因素依然存在,后市玉米市場不容樂觀,具體分析如下:

  一、玉米市場供大于求,玉米價格尚不具備大幅上漲條件

  據統計,2001/2002年度我國玉米總產量為1.15億噸左右,期初庫存為5200萬噸,總供給量為1.67億噸,預計2002年玉米總需求量為1.25億噸,在供給量大于需求量0.43億噸的前題下,市場價格尚未具備大幅上漲條件。

  二、進出口方面將對國內玉米市場形成負面影響

  出口方面:

  1、國家為鼓勵玉米出口,相繼出臺了免征大宗谷物鐵路建設基金以及玉米出口零增值稅稅率政策,這極大提高了玉米出口企業積極性,畢竟上述兩項政策就可使我國玉米平均出口成本降低100元/噸以上,而又有消息稱,我國政府在今后還將會出臺一系列政策用以扶持玉米出口,那么玉米出口企業在有國家優惠政策做“鋪墊”的前題下,極有可能為了增強我國玉米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降低玉米出口報價,對國內玉米市場形成負面影響。

  2、韓國爆發口啼疫可能影響我國后期玉米出口量。韓國是我國玉米主要出口國,2001年中國出口玉米600萬噸,其中302萬噸出口韓國,占玉米出口總量的50.3%;據外電消息稱,由于韓國爆發豬口蹄疫,使近期韓國玉米采購招標活動暫時停滯,而又據新華社漢城6月8日電,韓國在豬口蹄疫疫情尚未消除之際,近日又發現了奶牛口蹄疫,致使韓國的飼料消費受到影響 ,從而影響我國后期玉米出口數量。

  進口方面:

  據業內人士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已經公布了了向私營公司發放的共計167.2萬噸玉米進口配額,盡管還沒有跡象表明我國在近期內開始進口玉米,但中國南方的玉米用戶肯定會增加玉米進口,對國內玉米市場形成負面影響。

  三、飼料小麥與玉米差價進一步擴大,對國內玉米市場形成沖擊

  4月份,黑龍江糧油批發市場舉辦的“甲字、五0六”糧油競價交易會,小麥交易底價為680元/噸,玉米交易底價為720元/噸,二者底價差在40元/噸;而有專家曾算過這樣一筆帳:當小麥與玉米比價差在60元/噸時,就可以考慮以飼料小麥替代玉米;前者,由于近幾個月國儲、地儲小麥輪換及“甲字、五0六”糧的拋售,致使小麥市場價格一直處于低位徘徊;后者,則受到季節性影響,價格出現上漲趨勢,致使二者差價進一步拉大,以致于某些南方飼料業已考慮改變配方,用廉價的飼料小麥替代玉米,造成玉米需求量減少,對玉米價格的上漲形成打壓。

  四、主產區玉米收購保護價格的降低,使玉米價格上漲空間受限

  有消息稱,今年我國玉米主產區將降低玉米收購保護價,并取消放寬標準、適當扣價辦法。具體要求是:對玉米水分一律控制在23%以內(含23%),并全部實行容重定等,對水分超過23%的,要求農民將水分降到23%以后再出售。保護價的降低,使玉米市場價格上漲空間受限,而在嚴格的質量、水分要求下,將會有部分高水、低質、低價糧流向市場,打壓玉米市場價格。

  五、美國農業新法案出臺,使國內玉米價格上漲乏力

  5月份,美國政府出臺了遭“千夫指”的新農業法案,明確要大幅增加對農業的補貼,在今后10年里,美國政府對農業的撥款將增加到1800億美元,比現有的農業規定補貼增加了735億美元,同時將玉米貸款率從1.89美元/蒲式爾上調到1.98美元/蒲式爾,從長期看,美國玉米補貼的增加和貸款率的提高不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同時也會提高其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我國玉米價格的上漲形成不利支撐。

  六、“厄爾尼諾”現象將會推遲,氣候向著利于玉米增產方向發展

  據農業部門反映,今年主產區黑龍江、吉林的玉米出苗率明顯好于前幾年,而令業內人士擔憂的“厄爾尼諾”現象已被中國氣象局日前證實將會被推遲,可見,氣候向著利于玉米增產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以上不利因素共同制約下,后市玉米價格難有大幅上漲之勢,預計七月后會有回落跡象。
----中國大豆網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