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 年1月份到現在,美元兌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大幅下挫,最直接效果是美國產品價格變低了,使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大為增強,有利于刺激出口。
運費高企也將對糧食價格起到提振作用。運費的上漲,最初是由進口商承受,但是最終還是要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也就是隨著運費上漲,消費者的貨物成本同樣提高。
自2002年1月份以來,定期航運運費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000%,巴拿馬級貨輪運費的漲幅同期達到700%。干散貨船運運費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期間首次大幅上漲,推動船運運費一再刷新歷史紀錄。在美灣至日本的關鍵路線上,巴拿馬級貨輪平均運費為每噸51美元,高于10月中旬的47 美元,而且目前沒有任何回落的跡象。這相當于從美灣至歐洲的路線上,每天3.46萬美元的租費。
由于明年即將迎來南美谷物出口旺季,從3月份開始,南美對中東和亞洲地區的出口業務,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裝運將會大幅提高,令船運市場的供應更加緊張。此外,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對原材料,如礦石、燃煤等的需求快速提高,這也助長了運輸成本的上漲。市場上還有其它因素助長了船運市場的漲勢。
歐洲地區的電力需求旺盛,進而帶動燃煤的需求,再加上印尼礦工罷工,中國煤礦關閉,以及波蘭未能及時履行供應合同,使得市場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貨輪運輸。中國決定逐步減少燃煤出口,使得貨輪供應緊張形勢進一步惡化。這反過來又扭轉了太平洋市場的運輸趨勢,韓國、泰國和日本的買家不得不轉向印尼和澳大利亞等更遠的地區尋購供應。
展望2004年,礦石、燃煤和谷物等主要商品的貿易量增長勢頭還將繼續,而新的大型貨輪的增長速度為每年4%,根本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未來一年內船運成本仍將大幅攀高。因此美元貶值,谷物運輸成本提高,將給世界市場玉米價格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