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價格上升的速度引起了市場的驚訝。在29日、30日,2003年12月玉米期貨合約達到2.1325美元的低點,僅僅高于該合約在7月份創造的最低位0.0375美元。但在10月23日該合約價格則達到了2.385美元,10月24日收于2.35美元,10月27日就超過了2.42美元。價格的上漲同時也伴隨著國內基差的堅挺和期貨市場各月基差的縮小。2003年12月合約和2004年3月合約的基差從10月初的0.08美元縮減至12月末的0.06美元。2003年12月合約與2004年7月合約的基差則從0.17美元縮減至0.125美元。伊利諾斯中部稽查平均值從10月早期的-0.20美元上升到12月末的-0.15美元。近期的價格、基差,包括套利空間的縮小是在美國作物收割量創紀錄的情況下發生的,因而超越了之前的預測而引發驚奇目光。
玉米價格上漲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
1、豆粕價格的上揚使得畜牧業對于玉米的需求出現溫和增加。谷物和油籽價格的普遍上揚也對玉米價格構成支撐。此外,投資者還在關注世界飼用谷物市場中美國之外的市場出現3%減產同時期末庫存下降37%的數字。從根本上說,對于玉米市場的信心重建還是基于龐大的出口和美元的貶值以及中國的出口減少之上,今年美國玉米實際出口將第一次遠遠高出美國農業部的預測。
2、對于2003/04年度,美國農業部預計美國玉米出口將達到18億蒲式耳,超過去年12.5%。截至10月23日,美國農業部的美國玉米出口檢驗報告顯示累計裝船量在本市場年度的頭7.5個星期達到了254百萬蒲式耳,這比去年同期的檢驗數量增加了23%。美國玉米未裝船量截至10月16日達到375百萬蒲式耳,超過去年同期未裝船量38%。出口量加上未裝船量得到的數字要高出去年所有主要的進口國日本、臺灣、墨西哥以及埃及等的總進口量。韓國仍然未出現在美國玉米的主要進口國名單中,但它作為全球第二大玉米進口國(僅次于日本),絕大多數玉米進口來自中國。
3、今年玉米產量下降6%,中國預計目前的市場年度中出口量將比上年少40%。中國去年出口了創紀錄的570百萬蒲式耳玉米。中國的出口量到今年秋天已經很大,因此預計之后的船運量將急劇下降,從而使得美國占據更多的貿易份額。出口方面的樂觀情緒同時也受到了巴西玉米出口今年下降50%(120百萬蒲式耳)的影響。
同時國際玉米基本面也存在一些負面因素,包括美國農業部在11月份可能會將產量調升。此外,中國持續低迷的生豬價格與高昂的飼料成本之間的矛盾將導致生豬飼養者減少飼養數量。中西部玉米和大豆種植者同時也宣稱將在2004年種植更多的玉米。
美國農業部10月份預測2003/04年度玉米農場平均價區間將在1.90-2.30美元。目前的現貨平均價受期貨價格推動已經高出了該區間的頂端。市場很清楚地認識到玉米基本面的情況要比美國農業部的預測良好。生產者目前正面臨著做出決策的問題。現貨價格高出貸款率而市場將提供很少作物進行儲存。由于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沒有其他因素會推動種植者儲存玉米,短期內價格將更多地受到玉米拋售速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