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還沒有決定是否將會在今年出口玉米,這使得常規買家韓國不得不從其他國家尋購玉米。去年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國。
上周五,韓國的飼糧原料采購集團之一的MFG集團敲定一筆很不常見的交易,從嘉吉公司買入15,000噸玉米,產地可以來自泰國、印度或者中國,CNF價格為每噸169.50美元,3月10日運抵群山。
如果中國玉米的供應難以把握,MFG就會選擇其他產地的玉米。1997年韓國買入3,655噸印度玉米,1994年韓國買入2,000噸泰國玉米,但是自那以后就沒有從印度和泰國進口過玉米。
韓國農協飼料公司漢城官員稱,我們也跟MFG一樣,打算買入一船25,000噸的玉米,產地可選,可以是泰國、印度和中國玉米,4月份到貨。
MFG這筆交易的成交價每噸169.50美元,而美國玉米的CNF價格超過了每噸190美元。由于船運費率飆升,對美國玉米出口造成重創,目前美灣到日本的基準航線的運費已經達到每噸80美元以上,上周為每噸75美元。另一位貿易商說,所有飼料生產廠家都對能夠替代中國玉米的貨源表現出興趣,因為今年中國玉米的供應預期要少很多,而美國玉米價格又很高。
一些韓國的飼料生產商在采購泰國和印度玉米上顯得有些猶豫,因為他們不熟悉這些產地的玉米質量。泰國的禽流感傳播更是讓韓國買家感到憂慮。所以,一些買家開始考慮采購替代玉米的谷物,例如飼料小麥。
韓國每年進口700萬噸的玉米用來生產飼料,主要來自中國,因為中國玉米有價格優勢。
日本食品制造廠采購玉米的速度一直要比飼料生產廠家慢,目前這些廠家看來已經采購了所需的第二季度船期玉米的八成到九成。
油籽市場方面,貿易商說,日本已經完成采購4月所需大豆的一半。通常日本每個月采購40萬噸大豆。但是由于船運市場緊張,所以大豆升水繼續走強。
東京貿易商說,大家都十分關注船運費率,現在很難訂到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