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貿易商稱,中國只能提供少量的玉米報盤,因為經過多年的減產,消費提高,以及積極的出口,結果導致國內玉米庫存逐年下滑。
一位貿易商甚至懷疑中國供應商不會打算簽署新的出口合同。第一船玉米可能是履行2003年簽署的剩余出口合同,當時因為12月份出口突然中斷,供應商未能履行合同。
日本一位貿易商稱,中國正式通知我們裝運日期可能在3月中旬以后,他們正在準備對日本裝運早先買家定購的玉米。
貿易商稱,中國玉米離岸報價在175-180美元,主要是針對日本,不過也有對韓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報盤,船期在6月底之前。
雖然中國玉米報價低于美國或者南美船貨,但是卻遠遠高于國內每噸1200-1400元的價格(145-169美元)。目前美國或者南美玉米報價為每噸200美元,韓國CNF價。
一位行業人士稱,如果去年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和南美可能已經出口了龐大的玉米船貨。目前每個人都放慢了步伐,不愿貿然行動。
這與去年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中國玉米供應商相互競爭,低價提供玉米出口報盤,而不顧國內價格上漲。他們盡量提高出口數量,來獲得政府的補貼。
雖然有貿易商也認為目前中國有足夠的玉米供應,不過他們預計國內供應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會吃緊,特別是在禽流感疫情控制后,飼料需求逐步恢復的情況下。
貿易商稱,國內玉米價格再次走堅。雖然在過去一年中玉米價格上漲,不過貿易商依然認為2004年中國玉米產量可能無法達到上年的水平,因為農民更有興趣播種大豆或者棉花。
一位行業人士稱,2004年玉米播種面積預計再次下滑,降幅大約在1.5%。一些貿易商猜測,由于過去幾年建立起來的出口機制,中國還會繼續出口玉米。
貿易商稱,今年上半年的玉米出口量估計為140萬噸,其中吉林省預計出口93萬噸,黑龍江預計出口22萬噸,內蒙古預計出口16萬噸,遼寧預計出口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