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華盛頓5月28日消息:據美國農業部參贊公布的署期5月28日的報告顯示,中國國內玉米抵達臺灣,使得臺灣省玉米市場陷入一片混亂。
農業參贊報告并不是美國農業部的正式數據。
據當地行業人士表示,一船裝載2.2萬噸中國國內玉米的貨輪于5月26日抵達了臺灣省,即使這一數量還不足臺灣省全年消費總量的1%,但是卻在臺灣玉米市場掀起軒然大波。
這船運抵臺中港口的中國國內玉米價格為每噸184-188美元,因而打壓臺灣省玉米批發價格從早先的215-221美元跌到了197-203美元。現貨市場玉米價格劇烈波動,再加上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市下滑,使得臺灣省內玉米用戶目前不愿從當地市場采購玉米,結果導致一些進口商蒙受虧損。
中國國內玉米質量偏差也是影響臺灣玉米市場一個原因,市場擔心中國國內玉米可以輕易和其它產地的高質玉米混合。據稱這船中國國內玉米是從日本轉運到臺灣的,因為船上雜質和黑麥粒含量較高。
由于臺灣傳統上進口美國2號玉米,因而在臺灣批發市場上,商家們普遍采用美國的谷物評級系統來核定玉米等級。中國國內玉米明顯不適用于這套處理體系,因而中國國內玉米的到貨給市場營造了不定因素。買家通常對長期使用的美國2號玉米的質量深信不疑。
截止到5月27日,臺灣已經定購或者裝運了約280萬噸玉米,7月交貨,其中包括2.4萬噸阿根廷高油玉米,4萬噸泰國玉米和9萬噸中國國內玉米。剩余的數量全部來自美國。美國玉米依然占到臺灣省進口總量的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