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福州玉米價格走出了一波持續上漲的行情,其中老玉米價格從上月末的1120元/噸上漲到目前的1160-1170元/噸,漲幅達4%;水分在14-15%的黃淮一帶新玉米價格漲幅巨大,價格從上月的1040-1060元/噸回升到目前的1120-1140元/噸,漲幅達7.6%。下面就造成本月福州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和未來走勢做如下分析:
1、產區玉米收購價格上漲。十一月份,產區玉米收購價格漲升明顯,其中徐州市場本月下旬標準水分的玉米收購價格在0.96-0.98元/公斤之間,比中旬上揚了0.02-0.03元/公斤,出庫價格在0.99-1.01元/公斤之間,比中旬上揚了0.02-0.03元/公斤。連云港市場本月下旬南部地區中等標準水分新玉米收購價是0.96元/公斤左右,比中旬上揚了0.01-0.02元/公斤,出庫價是1.00元/公斤左右,比中旬上揚了0.02元/公斤。河北水分15%的玉米收購價格840-900元/噸,河北中部地區玉米收購價格略高于北部和南部。河南水分15%的新玉米收購價格為860-880元/噸,較11月上旬平均上漲了20元/噸。山東平均收購價格為880-920元/噸,較10月上漲了20-40元/噸。
2、到貨減少,價格上揚。十一月份(特別是下旬),福州車船玉米到貨都明顯減少,每天的車皮到貨量較從前減少了近一半,難以滿足福州及周邊縣市飼料加工業對玉米的需求。目前黃淮一帶的新玉米水分已接近安全水分,儲備糧的輪進工作正逐步展開,這也影響了黃淮一帶可外調玉米的數量。東北新玉米雖已收獲,但水分普遍都在20%以上,很難符合調往南方的玉米水分標準。因此,市場可供應的貨源短期內較為緊缺是造成本月玉米價格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3、運輸緊張,供應減少,飼料加工需求旺盛,庫存不足。入秋以來,受搶運過冬煤炭、蔬菜、大豆交割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鐵路運力十分緊張,這導致東北地區老玉米到貨量很少。十一、二月份又是南方飼料生產的旺季,今年玉米價格在秋糧上市之初就走出一波上漲的行情,這是許多飼料加工企業所料不及的,由于目前大部分飼料加工企業玉米庫存量都不大,為了不錯過需求的旺季,不得不高價進貨,以滿足加工生產的需要。這是導致近期價格得以持續上漲的另一個原因。
4、飼料小麥價高,原來替代玉米的用戶恢復使用玉米為原料。由于前期小麥價格較玉米低,部分飼料加工企業用飼料小麥替代玉米為原料,這造成了玉米需求的減少。隨著小麥價格的不斷攀升(目前福州市場2002年產普通江蘇紅麥價格在1160元/噸),飼料小麥的價格優勢已不再具備,前期使用飼料小麥的用戶開始恢復使用玉米作為飼料加工的原料,這導致短期內玉米需求增加,價格上漲。
5、臺灣解除對大陸玉米進口的禁令,國內玉米出口預期增加,有望進一步拉動國內玉米消費市場。為了緩解近來由于美國港口罷工而造成的玉米供應緊張,臺灣外貿局BOFT在一份聲明中稱,臺灣對中國大陸玉米進口的禁令將于12月31日解除。這樣,到年底中國大陸能夠向臺銷售大約10,000噸玉米,雖然目前數量還很小。但臺灣年進口玉米450萬噸的數量(其中絕大多數是從美國進口,目前中國大陸玉米價格每噸要比美國玉米便宜10美元),將為大陸更多的玉米進入臺灣市場提供了想象空間。2002年預計國內玉米出口將會達到1000萬噸,將大大高于2001年600萬噸的年出口量,這對國內玉米消費價格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目前玉米價格的上漲存在著短期和長期的因素,但我國玉米價格在經歷了2000-2001年上半年的上漲行情后,從1300元/噸向下調整了近一年半的時間。從時間、價格上都已調整到位。秋糧上市之初的一波小幅上漲的行情,預示著未來新一輪玉米上漲的大行情。由于今年國內玉米總產量并無下降,象大豆一樣快速上漲并不切合實際,在相對低位的價格及市場需求增加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十一月份的行情預演,未來走出一輪較為溫和的穩步盤升的行情是可以預期的,我們將密切關注未來玉米價格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