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2002年全國糧油市場分析及2003年市場展望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2002年是我國繼續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一年,全年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國家統計局產量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夏糧、早稻減產,而秋糧獲得較好收成,全年糧豆薯總產量達到4.571億噸,同比增產0.9%。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分析,2002年我國國內谷物市場消費總量,同上年相比變化不大,其中食用消費略有下降,飼用消費量小幅增長。盡管2002年我國谷物進口開始實行關稅配額管理,但進口數量仍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國受災減產,出口能力下降,國際谷物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而我國谷物供給能力充裕,國內市場價格相對處于較低水平,對進口谷物的需求減弱。在2002年我國谷物出口同比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國際谷物價格的上漲,增強了我國谷物出口價格競爭優勢。我國玉米出口數量在2002年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制粉小麥開始向東南亞地區出口,飼用小麥出口量也達到較高水平,全年小麥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我國2002年谷物凈出口量超過1150萬噸。由于國內糧食庫存充裕,2002年我國谷物市場價格保持平穩,國內市場繼續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分析,2002年我國食用油供給總量比2001年增長,但國內油籽產量及進口量的下降使國內食用油產量降低,國內供給總量的增長源于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進口量的增長。國內食用油消費總量繼續出現增長,消費總量仍高于供給總量。榨油行業油籽加工量、食用油和蛋白粕產量均出現下降,油籽初榨能力繼續擴張,油籽供給短缺成為榨油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加工量的下降既與油籽進口量減少有關,也源于國內油籽產量或有效供給量的減少。2002年我國油菜籽、花生、棉籽產量均低于上年水平。2002年我國油籽、食用油和蛋白粕價格出現大幅上漲,達到過去兩年來的最高水平,榨油利潤也明顯提高。這既源于國內供給不足,需求繼續增長的促動,同時也受到了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的支撐。食用油和蛋白粕的漲價,也轉而對油籽價格起到了支撐作用。2002年我國油籽初榨能力的擴張與初榨能力布局的調整同時進行,原料不足與其分配的不均衡性同時存在,推動行業競爭加劇,并導致加工業整合速度加快。
  一、2002年的國內小麥市場監測報告
  2002年我國小麥產量繼續減少,進口量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小麥市場價格比2001年平均水平略有上漲,國內小麥市場仍然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2002年我國小麥市場也出現了亮點:夏糧收購小麥保護價政策執行情況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小麥出口量超過進口量成為階段性的凈出口國。
1、2002年我國小麥生產情況
2002年我國小麥產量連續第三年出現下降,優質小麥產量及其在小麥產量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小麥進口量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年度新增供給量降低,供給結構得到改善。
    2002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350萬公頃,為195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較2001年減少116萬公頃,減幅為4.7%;平均單產為3800公斤/公頃,與2001年的3806公斤/公頃基本持平;預計全國小麥總產量為8933萬噸,已經降至198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較2001年減少455萬噸,減幅為4.8%。
    在小麥總產下降的同時,優質小麥產量增加。2002年山東優質小麥產量估計達到598萬噸,占該省小麥產量的40%,占全國優質小麥總產量的27.8%;河南優質小麥產量估計達到517萬噸,占該省小麥產量的22.4%,占全國產量的24%;河北優質小麥產量估計達到315萬噸,較2001年增長109.3%,占該省小麥產量的28%,占全國優質小麥產量的14.7%。
  雖然2002年小麥進口開始實行配額管理,由于國際市場小麥價格漲至近幾年來的高點,國內小麥供給充裕、價格穩定,全年小麥進口量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2002年我國共進口小麥60.5萬噸,比上年減少12.4%,其中從加拿大進口37.26萬噸,從美國進口16.17萬噸,從澳大利亞進口7.02萬噸。
  2002年我國出口小麥68.8萬噸,同比增長51%,其中53.7萬噸出口韓國,10.3萬噸出口印尼,3.14萬噸出口菲律賓(見表6)。從8月份開始我國小麥累計出口量超過進口量, 2002年我國歷史性地首次成為小麥凈出口國。
  2002年由于小麥主要出口國嚴重減產,導致國際市場小麥供應緊張,世界小麥價格出現了較大的回升。2002年芝加哥最近交割期小麥(軟紅冬小麥)期貨平均價格為3.249美元/蒲式耳(119美元/噸)較2001年上漲了19%。由于主要出口國出口能力下降,小麥進口國紛紛尋找新的替代貨源,給一些非傳統小麥出口國帶來了商機。亞洲地區面粉加工廠商也轉向非傳統小麥出口國家采購小麥,從而帶動該地區廉價制粉小麥進口需求增加,也為我國制粉小麥出口帶來難得的契機。2002年10月17日,河南省油脂公司通過中糧集團代理與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簽訂了4萬噸制粉小麥出口合同,其中第一批5000噸小麥已經于11月22日在連云港裝船運往印度尼西亞;隨后中糧集團陸續與國際買家總計簽訂了15-16萬噸制粉小麥出口合同,執行期已經簽到了2003年6月。此外,我國目前擁有龐大的小麥庫存,存放時間較長的小麥作為飼料小麥出口具有競爭力,這部分小麥出口量也在2002年出現了明顯增長。
  2、2002年全年小麥市場價格狀況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2002年國內小麥市場價格總體呈現出先抑后揚的走勢,其中1-6月份穩中有跌,7月份下跌幅度最為明顯,從8月份開始價格呈現平穩回升態勢。
  小麥價格在上半年出現下跌主要是受到小麥出庫增加的影響。年初主產省均加大了包括進口小麥在內的小麥出庫銷售力度,尤其是第二季度的小麥競價交易活動規模和集中程度明顯擴大。在7-8月份,隨著夏糧收購的展開,小麥價格跌至全年最低點。8月份以后,隨著冬小麥減產形勢逐步明確,華北黃淮地區小麥價格開始止跌回升,加之儲備企業輪換入庫以及逐漸進入消費旺季,小麥價格到年底一直保持穩步上漲。
  2002年6月下旬,華北、黃淮地區夏糧收購陸續展開。由于江蘇、湖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小麥收購市場已經放開,新疆、內蒙古以生產春小麥為主,冬小麥實行保護價收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陜西等省。這些省份糧食收儲企業收購新產小麥的積極性比較高,農民交售應稅小麥任務也比較集中,小麥收購進度較快,而且實行保護價收購地區的農民普遍對2002年的糧價比較滿意。
    2002年8月份以后,由于糧食部門采購力度加大,以及面粉企業采購量季節性增加,華北及黃淮產區小麥市場價格一直呈現上揚態勢。同期,雖然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并帶動國內進口小麥現貨價格上揚,并在一段時間內推動國產優質小麥價格出現小幅上揚行情,但由于進口量較為有限,對整個國產小麥市場影響不大。
  2002年12月,河北普通小麥出庫價為1100元/噸,較8月上漲60元/噸;山西普通小麥出庫價為1120元/噸,較8月上漲60元/噸;山東普通小麥出庫價為1080元/噸,較8月上漲40元/噸;河南普通小麥出庫價為1060元/噸,較8月上漲60元/噸。
  3、冬小麥收購保護價格下調
    2002年5月26日,夏糧主產區收購價格銜接會在河南省召開,會上就2002年冬小麥保護收購價格達成了一致,中等白小麥保護收購基準價格為0.55元/斤(合1100元/噸),與2001年夏糧小麥0.57元/斤的保護收購價相比降低了2分/斤。
    在主產區夏糧保護收購價格銜接會結束后,山東省于6月1日召開全省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暨夏糧收購工作會議。會議確定自2002年4月1日起將省內17個市劃分為主銷區和主產區兩種類型,實行分類指導,分別執行相關糧食政策;青島、煙臺、威海3市作為主銷區,實行市場化改革;其它14個市為主產區繼續實行“三項政策、一項改革”的糧食流通體制。會議確定該省2002年小麥收購保護價格為0.55元/斤,主產區繼續實行定購制度,定購數量維持2001年水平不變。
    陜西省5月底決定,2002年中等白小麥收購保護價為0.55元/斤,混合麥保護收購價為0.53元/斤。
  河北省糧食部門在6月份確定了對省內石家莊、保定等中南部6個小麥產區的小麥保護收購價格政策,以三等白麥(不分軟硬質)為定價標準品,收購保護價為每斤0.55元;三等混合麥(相當于原花麥)每斤0.53元;三等紅麥每斤0.50元。
  山西省物價及糧食部門6月份聯合發布了該省2002年夏糧小麥收購政策,規定2002年小麥收購仍執行保護價政策,中等白麥(不分軟硬質)每50公斤收購保護價為55元,定購小麥執行保護價,繳納農業稅小麥按保護價折算稅款。
  4、2003年我國小麥供求和市場展望
    在2000-2002年的三年間,我國小麥市場總體呈現出生產量小于消費量的特點。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目前的預測,2003年小麥產量仍將繼續出現減少,進口量仍將維持較低水平,出口有可能繼續增長,國內總供給量較2002年繼續下降,當年仍將存在產需缺口??紤]到目前小麥庫存水平較高,預計國內小麥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在2003年將繼續緩解。
    預計在2003年的小麥市場上,進口對國內市場價格的沖擊將仍然不會顯現,由于國際市場普通小麥和飼料小麥市場競爭激烈,我國小麥出口數量也不會增加很多,國內小麥庫存數量依然巨大,而且消費能力下降,市場低迷的情況還將繼續。
    在目前的供求情況下,小麥主產省的促銷政策等因素將對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在2002年第四季度國內普通小麥價格出現季節性上揚,但在政策和市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預計未來小麥價格走勢將總體呈現平穩態勢。優質小麥受國際市場價格走高的影響,在國內消費的拉動下會有所上漲,但由于目前國內優質小麥的供給數量已經超過需求量,優質小麥價格上漲的幅度預計也不會很大。
  預計2003年世界小麥主要出口國產量將出現恢復性增長,小麥供給能力將增加。受此影響國際小麥市場價格有可能在2003年下半年,隨著生產形勢的明朗而出現下行行情,預計將對國內小麥市場價格形成一定的壓力。
  二、2002年的我國稻米市場監測報告
    2002年我國稻谷市場供應狀況可以概括為:產量受種植結構調整影響連續下降,優質稻谷產量提高,大米進口量減少,出口量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國內年度新增稻米供給量同比下降。需求狀況可以概括為:大米消費基本平穩,飼料需求和工業需求量小幅增長,出口數量穩中有降。年度內稻米總需求基本平穩,并略有下降。由于前期國內稻谷庫存處于較高水平,供應大于需求的總體格局并未改變。
  1、2002年全國稻谷產量略有下降
  2002年我國稻谷總產量估計為17573萬噸,較上年減少185萬噸,減幅為1%。播種面積減少是產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2002年是我國早稻種植結構繼續進行調整的一年,也是早稻播種面積和產量降幅較大的一年。全年早稻播種面積由上年的639萬公頃降至600萬公頃,降幅6.1%,處于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優質早稻播種面積繼續擴大,優質品種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優質早稻總面積的比重已經由2001年的60%提高到70%,部分產區的比重達到更高水平。
  2、2002年我國大米進出口情況
  2002是我國入世的第一年,大米進口關稅配額數量高達399萬噸,但是大米進口數量并未增長,全年大米進口量只有23.6萬噸,同上年相比還減少12.2%。
  2002年我國大米出口量為196.5萬噸,比上年增長6.3%,但比2002年減少了近100萬噸。自1997年以來,我國稻米供給偏多問題不斷顯現,雖然出口更多的大米有利于減輕庫存壓力,但是國際稻米市場容量小,稻米主要出口國產量增加,并積極擴大出口,國際稻米市場競爭激烈,使我國增加稻米出口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3、2002年我國稻谷市場行情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由于我國早稻產量連續下降,而同期市場需求穩步提高,因此雖然早稻已經退出保護價收購范圍,但是近兩年來的早稻收購價格均處于較高水平。這種情況在2002年的早稻收購中繼續有所體現,各主產省早稻的開秤價格基本維持上年同期水平。隨著各省糧食部門早稻收購數量逐漸增加,早稻收購價格也相應上漲,同時早稻質量和產量雙雙下降,導致市場上高品質早稻供應量減少,也促成了早稻收購價格在收購后期的上漲。在8月下旬,江西中部地區普通早稻集中收購價格為0.45-0.46元/斤(合900-920元/噸),高于開秤之初和上年同期價位,并較2000年同期提高4-6分/斤(合80-120元/噸)。在8月下旬,湖南北部地區普通早稻集中收購價格為0.46-0.48元/斤(合920-960元/噸),同比提高2-3分/斤(合40-60元/噸),較2000年同期提高5-6分/斤(合100-120元/噸)。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2002年國內早秈米價格總體穩定,但是由于早稻產量繼續降低且質量水平低于常年,因此個別月份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但是這種波動持續的時間不長。在2002年第一季度,南方早秈米價格隨節日需求增加而出現上漲。進入第二季度后,國內早秈米價格呈現高位企穩的態勢,主產省廣東標一早秈米平均出廠價格維持在1500元/噸,江西標一早秈米價格維持在1470-1480元/噸的水平。由于早稻播種面積繼續降低,且早稻生育期間氣象條件不利,影響了早稻的單產水平提高,市場普遍預期早稻產量將繼續降低,而近年來早稻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態勢,促成了二季度秈米價格的企穩態勢。在第三季度,南方早秈稻開始上市。與前期市場對產量的預期相同,早秈稻產量受播種面積和單產降低的影響產量繼續降低,供給量同比減少,而用糧單位和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對早稻收購態度積極,因此在早秈稻上市后其收購價格就隨著市場收購競爭的展開而處于較高的水平,早秈米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在8月份時,早秈米價格漲至全年最高水平,其中廣東地區標一早秈米的平均價格為1520元/噸。但在進入9月份后,隨著市場收購高峰的結束,各地早秈米價格也開始自高位回落。第三季度末開始的早秈米價格的下跌態勢在整個四季度持續發展,同期晚秈米上市造成的秈米供應數量的增加也推動了早秈米價格的下跌。特別是11月份以后,隨著北方地區新產粳米大量運達南方市場,國內大米價格整體出現了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早秈米的價格走勢。
  2002年各粳稻主產省除了繼續進行正常的稻谷庫存輪換外,為了降低庫存水平,還采取各種方式進行促銷壓庫工作,從而增加了市場稻谷供給總量。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我國粳稻的產量基本穩定,國內供給繼續處于較高水平,2002年我國粳稻和粳米價格整體下跌。在2002年第一季度,北方地區粳稻及粳米價格穩中有跌,3月份黑龍江東部地區普通粳米出廠價格為1700-1720元/噸,哈爾濱地區為1760-1800元/噸,五常地區優質粳米為1960-2000元/噸;吉林西部地區普通粳米出廠價格為1700-1720元/噸。上述地區價格較2002年1月時下跌了40-100元/噸。在第二季度,免除鐵路建設基金政策出臺,由于國內大米市場仍呈供大于求的格局,粳米市場價格并未出現上漲,反而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在5-6月份,黑龍江東部地區標一粳米平均出廠價格為1680-1700元/噸,與4月初相比下跌了20-40元/噸;吉林省東部地區(吉林市、敦化)標一粳米平均出廠價格為1700元/噸,與4月初相比下跌了20-40元/噸;浙江中部地區黑龍江產標一粳米平均車站價格為1940元/噸,與4月初相比下跌了40元/噸;廣東黑龍江產標一粳米平均車站價格為1920元/噸,與4月初相比下跌了40元/噸。第三季度我國大米市場供求狀況基本穩定,部分地區米價有所回升。在9月份,黑龍江東部地區標一粳米平均出廠價格為1660元/噸,與7月初基本持平;吉林省東部地區標一粳米平均出廠價格為1690-1700元/噸,較7月初略有下降;浙江中部地區黑龍江產標一粳米平均車站價格為1900元/噸,與7月初價位基本持平;廣東黑龍江產標一粳米平均車站價格為1900元/噸,與7月初時相比回落了20元/噸。在第四季度,各地新產粳稻相繼上市,市場供應量增大,同期大米加工也進入旺季,市場需求也有所增加,市場供求總體處于平衡狀態,部分地區受減產影響,供給量降低,市場價格受需求拉動企穩,部分地區價格小幅上漲。
  4、東北地區下調稻谷收購價格
  根據國家文件精神和東北三省一區秋糧收購價格銜接會議協調結果,2002年東北糧食收購全面執行國家新頒布的糧食質量標準;保護價糧收購價格適當下調、收購區域范圍適當縮小。
  會議明確,保護價水稻的收購等級仍為三等以上(含三等),對低于三等和達不到控制指標要求的不按保護價收購。對保護價水稻收購以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定等,標準品出糙率執行77%,整精米率執行60%。黑龍江中等質量標準水稻收購保護價為0.53元/斤,較上年降低5分/斤;吉林省中等質量標準水稻的收購保護價為0.54元/斤,較上年降低5分/斤;遼寧中等水稻收購保護價為0.54元/斤,較上年降低7分/斤。
  為保護農民利益,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吉林省糧食局于12月24日發布緊急通知,放寬保護價水稻收購質量標準,對保護價水稻收購質量標準放寬到三等(即出糙率大于或等于77%,整精米率大于或等于60%);三等水稻收購價格每公斤1.06元(水分14.5%),并執行地區差價;水分仍控制在18%以內。各市、州、縣(市、區)糧食部門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將嚴格按照省政府下達的保護價指標進行收購,堅持標準,以質論價,嚴禁壓級壓價或抬級抬價。黑龍江省也出臺了類似政策。 
  5、2003年我國稻谷生產和市場展望
  在2003年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工作將繼續進行,預計稻谷產量會繼續呈現降低的趨勢,但是優質稻谷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將提高,稻谷的品質結構將整體改善。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3年我國稻谷的消費水平將基本穩定。居民膳食結構的調整將使得食用稻谷消費量增幅緩慢,但是飼用和工業稻谷消費量將進一步增長。國家對陳化稻谷和陳稻谷的處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進入飼用和工業領域的稻谷數量將繼續增加。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目前的預測,2003年我國大米的進口將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進口的主要目的還將是用于調整高品質大米供應不足的現狀。同時我國將繼續鼓勵稻谷和大米的出口,除了保持原有的東南亞市場外,還將進一步開發非洲市場,并繼續保持大米凈出口國地位。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目前的預測,受稻谷主產省收購保護價水平下調和南方部分省區放開購銷市場等政策調整的影響,2002年我國稻谷和大米的整體價格均處于近年來的較低水平,而稻谷市場的供求關系由于產量連續下降,庫存水平逐年減少,正由過去的供應大于需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轉化,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價格也將相應發生變化。預計在2003年,早稻市場價格將呈現較大幅度上漲,主要原因是在產量降低的過程中,早稻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早稻供求關系已經處于供不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