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糧改后農發行何去何從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07-21  
    農發行自1994年成立至今10年來,在保護農民利益、解決農民“賣糧難”,在貫徹落實國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構建糧食市場化機制方面作出了貢獻。但是,自1998年國家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來,糧食市場機制已基本趨于完備,特別是國家(地方)糧食儲備體系的不斷完善,通過收儲、拋售、轉換、進(出)口等業務的開展,為形成良性市場機制奠定了基礎。糧食從生產、流通、加工到消費,基本形成有序運行,糧食價格開始上升,逐步接近其合理價位。與此同時,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市場全面放開,多渠道購銷經營并存,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喪失了壟斷地位,“農業發展銀行向何處去”的問題提了出來。筆者認為:現階段農發行的工作目標和業務范圍已到了亟待調整的關鍵時期。這種調整是必然的,是由現階段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糧食市場經濟的變革等外部條件和農發行自身內在因素所共同決定的。

    走出思想誤區當前,糧食市場的供求關系有了明顯變化,隨著“賣糧難”問題的解決,似乎農發行的職能已經“萎縮”,業務上舉步維艱。這是影響農發行現階段調整的最大思想誤區。應該看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的供求關系是不斷變化的,供求平衡總是相對的,不平衡則是絕對的。特別是由于我國國情,供過于求的現象是短暫的,而供應短缺的問題將是長期的。發展農村經濟,保障糧食供給是國家的一項長期的既定不變的方針。由此可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糧食供求問題的長期性,決定了農發行生存和發展的長期性。“賣糧難”問題的基本解決,使農發行大大減輕了收購資金的巨大壓力,放下了包袱,使資金投向有可能向新的領域轉換擴張。二是“賣糧難”解決后,供求關系出現的新變化,特別是糧食安全、保障供給的問題,為農發行又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標和新的業務范圍,它將為農發行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新天地。

    拓寬業務范圍從1998年開始,農發行的業務是支持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糧食,對其資金管理采取封閉運行方式。現在全國范圍內已取消保護價收購,放開了糧食購銷市場。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從2004年開始,國家將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由此可見,農發行現階段工作目標的轉移,實行業務上的調整已經勢在必行,刻不容緩。農發行要抓住當前糧食供求關系的變化和中央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的大好時機,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的形勢,在現有基礎上,努力開拓新的業務范圍。一是繼續搞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收購資金的運用與管理。但這種資金的投放不再是對過去業務的簡單重復,而應根據糧食市場放開的新情況賦予這類業務新的內涵。利用信貸杠桿作用,推動國有糧食企業的經營體制變革,支持它們參與市場競爭,在今后的糧食購銷中仍然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將現有的業務范圍,即以收購為主的流通領域向生產領域和其他領域拓展延伸,有效地貫徹中央有關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三是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大膽開辟新的業務范圍。如扶持與糧食相關的具有相當規模的產業,扶持與大農業相關的基本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是將原先對國有糧食企業的單一經濟成份的扶持,轉變為對多種經濟成份的扶持,這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廣泛空間。

    體現政策扶持首先,要大膽革新,放寬開戶企業范圍。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不管哪種所有制和經營形式的龍頭企業,只要能帶動農戶,與農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給農民帶來實惠,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一視同仁地給予支持”。農發行在開戶范圍上應最大限度放開,只要是“三農”范圍之內的企業,都應當是扶持的對象。第二,充分利用財政性支農資金和有關優惠政策、以及社會支農資金的效用,把信貸資金與其結合起來,統籌安排,發揮整體聯動效應。第三,確定實施信貸的項目和企業,農發行在政府確定的計劃之內,會同財政部門按商業信貸原則擇優扶持。同時,由于農發行在資金投放上要體現政策扶持,所以,客觀上要求農發行加倍重視對資金的管理,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周轉性,這也是政策性職能得以發揮和延續的保證。農發行政策性職能的充分發揮不僅需要內部機制的完善,同時也需要項目單位其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各級政府的支持與合作,所以國家應出臺《政策性銀行法》,明確農發行和相關部門單位的權益和義務,使農發行在《政策性銀行法》的指導下,逐漸發展成具有相當經濟實力和運作能力的永久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擔負國家在不同時期的調控任務。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