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26日在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報告農業和農村工作時說,我國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夏糧和早稻生產扭轉了連續多年下滑的局面,全年糧食播種面積扭轉了多年下降的態勢。目前,秋糧長勢良好,如果后期不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今年糧食總產量有望達到年初的預期目標。
回良玉說,今年中央采取的支持農業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農民受惠之多,是多年來少有的。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加強農業的政策措施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于國家政策的驅動力、市場價格的拉動力、各級工作的推動力“三力”同向作用,再加上較為有利的氣候條件,目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展現良好發展局面。
回良玉說,農民收入增長出現可喜變化。農民收入增長幅度較大。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0.9%,出現了多年來所沒有的兩位數增長。同時,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可望超過年初的預期目標。
回良玉說,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農產品優質化率明顯提高。農作物區域化布局進程加快,主要農作物繼續向優勢產區集中。
回良玉說,亂征濫占耕地的現象開始改變。通過治理整頓,全國撤并了一批開發區,核減了開發區規劃用地面積,已退出開發區的部分土地實現了復耕。清理拖欠農民征地補償費工作取得進展,查處了一批侵害農民利益的土地違法案件。
回良玉說,農村教育、科技、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快。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和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全國有310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回良玉說,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減災救災工作取得成效。今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嚴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中央和疫區地方政府采取果斷有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取得了防治工作的階段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