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今年我國糧食價格變動分析及趨勢預測(下)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09-07  
    三、下半年糧食供求分析與價格走勢預測

     由于糧食供求矛盾難以實現根本性改變,全年實現糧食產銷平衡尚需假以時日。從國際糧食市場來看,預計今年全球糧食庫存將進一步減少,國際糧食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通過進口彌補國內糧食產需缺口和調控國內糧食價格的空間有限。加之受糧食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矛盾,以及國家實行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格制度、全國范圍內治理公路超載超限活動和鐵路運力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預計下半年糧食價格在前期回落的基礎上將保持小幅上升趨勢。考慮到價格翹尾因素的影響,預計第三季度糧食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5%/u30%左右,第四季度翹尾因素明顯減弱,糧食價格漲幅將回落至土5%~20%左右。

     (一)國內糧食產銷缺口縮小,但實現產需平衡尚有難度

     從國內需求來看,糧食需求呈剛性穩定增長態勢。糧食需求主要由生活用糧和生產用糧兩部分構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人均口糧消費呈小幅度穩步下降的趨勢,但考慮到新增人口因素,生活用糧需求基本保持穩定。由于居民禽肉蛋奶的消費增加,飼料用糧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加之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工業用糧需求也有所增長。從近幾年國內糧食需求的基本狀況來看,糧食需求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總需求大致穩定在9600~9800億斤左右。

     從國內糧食生產來看,今年以來,中央政府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政策的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加之糧食價格上漲因素的推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顯著提高,糧食播種面積呈現“恢復性:—增加,主要表現為撂荒地復墾、單季稻改為雙季稻、復種指數的提高、糖料等一些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減少而改種糧食作物,以及去年因災未播的土地今年大多得以補種。根據有關部門調查,今年早稻和秋糧種植面積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去年冬小麥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仍將突破15億畝。目前夏糧和早稻增產已成定局,如果氣候正常,秋糧也豐收在望,預計全年糧食產量可實現9100億斤的預定目標,全年糧食產量將達到9100億斤左右,較去年增長5.8%。

     當然,從目前看,實現糧食增產目標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主要是下半年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對糧食生產的潛在威脅因素不可低估,目前部分地區出現了洪澇災害,未來氣候狀況尚難確定。即使今年糧食產量有所增加,產需缺口減少,供求關系有所緩解,但是全年實現糧食產需平衡仍有一定難度。若按照9600億斤的糧食需求量和9100億斤的產量計算,全年糧食產需仍有500億斤左右的缺口,其缺口需要通過庫存調節和增加國外糧食進口進行彌補。不考慮今年,我國糧食已經連續4年產不足需,目前糧食總庫存已經降至歷史高位的一半左右。據國家糧食局統計,2003年末全國國有糧食總庫存(包括中央儲備糧、地方儲備糧和國有糧食經銷企業庫存)為3607億斤。經過上半年的消費,目前大致維持在3000億斤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農戶庫存糧食還比較充裕,但是農戶存糧主要用在自給性消費,加之國家“三補一減”(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購置農機具補貼以及減免農業稅)政策的實施,農民負擔減輕,以及農民對糧食價格的上漲預期,農民售糧積極性普遍不高。這就決定了下半年糧食價格不會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但由于產量增加,產需缺口縮小,糧食價格總體上不會有較大上漲,將保持基本穩定的趨勢,即使上漲,其幅度也不會很大。但是,如果發生大面積氣候嚴重異常從而影響秋糧產量,產需缺口仍較大,在秋糧上市后則會出現糧食價格的較大幅度上漲。這是因為,稻谷生產主要發生在秋季,稻谷目前庫存最低,供求矛盾最為緊張,而且稻谷消費中有85%用于·口糧消費,需求彈性最小。

     (二)國際市場糧食供需將繼續趨緊,依靠進口彌補國內產需缺口和調控國內糧食價格空間有限

     今年以來,國家實行降低出口退稅率,取消小麥進口增值稅,增加糧食進口配額等政策,以調控糧食進出口,收到明-顯成效。但從國際糧食市場來看,糧食供求關系將會繼續趨緊。

     據美國農業部今年5月發布的全球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顯示,預計全球2004/05年度3種谷物(小麥、粗糧和大米)產量為19.2133億噸,比上年度產量工8.3796億噸增加了0.8337億噸,但是由于需求的增加,全球期末庫存為2.9665億噸,比上年度預計數3.3615億噸減少了0.395億噸,全球糧食庫存已經連續4年減少。因此,在國際糧食庫存減少的情況下,國際糧食價格也將會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從成本上考慮,國內糧食加工企業不大可能大量進口糧食,甚至一些糧食貿易企業會加快出口步伐,從而有可能進一步推動國內糧食價格上漲。因此,通過進口來彌補國內糧食產需缺口和平抑國內糧價的空間有限。

     (三)國家制定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將支撐糧價不會出現大幅回落

     為降低農民種糧的市場風險,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從今年3月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先后發出通知,宣布今年早秈稻、中秈稻、粳稻和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公斤1.40元、1.44元、l,5元和1.44元。在市場價格高于最低收購價時,糧食經營企業按實際市場價格收購;當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時,由國家委托的國有糧食經營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最低收購價是參照今年第一季度的較高糧食價格制定的,因此,總體水平較高,分別高于去年同類糧食價格水平。由于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處于較高水平,為稻谷的價格提供了支撐。雖然國家沒有制定小麥和玉米的最低收購價,但是糧食生產者會根據各種糧食的比價,決定小麥和玉米的心里承受價格,這就給糧食總體價格水平的穩定提供了支撐。

     (四)國家關于公路超載超限的治理以及鐵路運力不足將加大糧食運輸成本和調運難度

     據農業部統計,今年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主要發生在糧食主產區,糧食主銷區種植面積增加有限,因此下半年糧食從主產區到主銷·區的跨區域調運量將會繼續增加,但是糧食的大量跨區域調運將會受到運輸能力和運價因素的制約,糧食運輸成本會隨之增加,進而推動糧食價格上漲。

     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全國范圍內治理公路超載超限。為確保公路設施完好,減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整頓道路運輸生產秩序,保護和鼓勵合法道路運輸,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國務院決定,從6月20日起,由交通部等7部門組成全國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國組織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二是鐵路運力嚴重不足。由于目前中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快速增長時期,重要物資運輸呈現“疊加”,態勢,鐵路運力明顯不足,據新華社報道,目前鐵路運輸請車滿足率僅停留在35%左右的水平。

     四、政策建議

     除個別品種外,目前糧食價格總體上尚未達到1996年的歷史最高水平,仍屬于“恢復性”上漲。如果以1993年的糧食平均價格為100計算,1996年糧食價格為219.6,2004年4月為199.6.2004年6月降為197.42。隨著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逐漸降低,食品消費占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小,糧食價格上漲對大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影響不大。對于糧價上漲對城鎮低收入群體生活所產生的影響,應主要通過增加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解決。考慮到糧食價格上漲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糧食價格不宜進行過多干預。由于國內糧食尚未實現產銷平衡,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糧食增產仍應成為今后兩年的工作重點。目前國內糧食生產潛力較大,對糧食市場的調控應更多地依靠經濟手段,盡量減少行政性干預,防止糧食價格出現大起大落。考慮到當前農民種糧積極性較高以及糧食潛在生產能力,為了防止今后糧食繼續增產可能導致的糧食價格下降,維持糧食價格的穩定不宜出臺新的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關鍵是鞏固和完善當前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構建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

     一是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三補一減”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落實農業稅減免政策,盡快實現全國范圍內免征農業稅的政策目標。同,時,應該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擴大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資金規模和覆蓋范圍。完善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關鍵是將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相結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實行按照糧食實際種植面積給予補貼的辦法。

     二是完善糧食價格保護制度,防止糧食市場化改革出現逆轉。由于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和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目標不同,因此,在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的同時,應該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制度。但是應該改變目前的最低收購價格制度的執行方式,主要是不再指定按照最低收購價格敞開收購的糧食經營企業,最低收購價和市場價的價差直接發放給種糧農民。

     三是協助和督促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建立穩定的糧食購銷關系,實現產區和銷區有效銜接。從當前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的區域分布來看,糧食主銷區的糧食生產沒有呈現出與主銷區同步增長的態勢,從未來發展趨勢上分析,這種格局將會繼續延續,從而會導致糧食供需的區域間平衡矛盾進一步加劇,不利于保護主產區種糧農民的利益,也不利于主銷區糧食價格的穩定。因此,為保護糧食主產區種糧農民的利益,緩解糧食主產區糧食庫存和財政壓力,保持主銷區糧食市場的穩定,應督促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建立穩定的糧食購銷關系,鼓勵主銷區在主產區建立糧食生產基地。

     四是完善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機制,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供給能力。為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進行調控十分必要。但是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調控應該采取市場化的方式,盡量減少行政性干預。從目前出臺的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來看,主要以行政性手段為主,其核心是禁止生產商漲價。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通過行政性的方式禁止農業生產資料銷售價格上漲,不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不利于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供給能力,也不利于長期內保證糧食的生產能力。建議盡快取消各種行政性的限價措施,制定促進農資生產的優惠政策,整頓和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從長期來看,要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必要時可以對糧食生產者實行農資直接補貼政策。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