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糧食儲備的必要性
(一)是銜接產需、平衡供求的“蓄水池”
糧食作為在使用價值上有著特殊重要性的商品,其再生產過程有如下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糧食的季節性生產與不可一日或缺的常年消費相對應;二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糧食生產的季節性、不穩定性以及糧食消費的常年性和連續性,決定了必須進行一定的糧食儲備,以解決供求矛盾,確保常年消費。否則就會難以調劑余缺,造成供求失衡。
(二)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客觀要求
所謂糧食安全,即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為了生存與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世界糧農組織指出,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糧食:使糧食庫存不低于年消費量的17%-18%,以保證必需的糧食供應量。糧食庫存低于17%,糧食形勢即處于不安全狀態;低于14%,糧食安全即處于緊急狀態。這是當前世界對糧食儲備必要性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基本上為世界各國所認同。
(三)是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需求
我國高度統一的糧食計劃體制被打破,市場機制被引入糧食經濟運行。但由于國家手中沒掌握一定數量的糧食,無力調控市場,只能依靠行政命令,往往事與愿違,反而加劇了供求矛盾。因此,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在全面實行糧食產、購、銷市場化的同時,應抓緊建立適度規模的專項糧食儲備,作為政府對糧食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物質手段。
(四)是富民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提高廣大農民的收益水平,才能實現富民目標。對于以種糧為主的純農戶而言,種糧收益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保護種糧農戶的利益,需要有相應的糧食儲備規模,以便在推陳儲新的動態過程中,確保糧農無“賣糧難”和谷賤傷農的后顧之憂。
(五)是保持社會安定的重要戰略措施
我國糧食總量、品種結構和地區分布的不平衡,常常引起市場糧食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糧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生活必需晶,糧食穩,人心定。這就要求實行糧食儲備,國家通過專儲糧的合理吞吐,保證市場糧價的基本穩定,消除不平衡,從而為社會穩定提供基本的物質保證。
(六)是中國國情的現實要求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年度之間、地區之間豐歉很不平衡,依靠大量進出口來調劑國內市場糧食平衡是難以辦到的。因此,解決糧食平衡問題,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立足國內的方針,建立專項糧食儲備來進行調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