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民有兩個售糧高峰期:一是每年的春節前,因為東北地區有近50%的農民靠玉米為生,吉林則高達80%,農民需要用賣玉米換來的錢備年貨過年;二是每年的3月備耕前,農民需要用手里的玉米換成種子、化肥等,從而再次形成售賣高峰。東北玉米收購時,有一部分無需烘干降水,在當地或運到省外銷區直接用于生產加工,也有一部分經烘干降水后,立即運到省外銷區。絕大部分玉米經烘干水分降到一定標準后,由收購企業在當地進行長期存儲,以供常年銷售或消費。東北地區的大型糧食收購企業、大型貿易商基本上都在產區直接設立收購糧庫,糧庫中大都配備烘干設施,烘干和儲存一體化,農民或小商販把玉米運到糧庫進行售賣。只有當年景不好時才會到產區設立收購點,直接從農民手中收購玉米。但內蒙古的糧食收購企業的糧庫較少,而是設立了眾多的小型收購點,直接向農民收購玉米。
與東北玉米不同,華北地區的玉米成熟時間早,收購時間為每年的9月中旬至第二年的2月。華北玉米在收割后經過幾天自然晾干,立即開始大量收購,即產即收,農民很少進行長期儲存。由于華北地區既是玉米產區也是銷區,當地的大型玉米加工轉化企業的消化能力極強,因此收購企業基本上即購即銷,中轉時間較短,也很少進行長期儲存。在華北地區,收購地點比較分散,本地加工企業和外地生產或貿易企業都在產區設點收購,本地加工企業同時也在廠門口直接收購,也有的糧庫直接面向農民收購。由于收購主體的放寬,收購渠道的多樣化,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售糧。
我國不同地區在玉米收購價格和收購費用上也有很大差別:東北玉米的質量總體上低于華北玉米,東北玉米基本是烘干玉米,容重低,破碎多,顏色偏紅,口感差,無甜味,而且在烘干過程中導致營養損失。華北玉米基本采用自然晾曬,籽粒飽滿,容重高,破碎少,色澤好,黃色素完整,適口性好,有甜味。在正常年份里,華北地區的自然晾干玉米比東北的烘干玉米價格每噸要高出20~30元。
東北玉米收購環節的費用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收購費、烘干費、倉儲費。收購費用包括人員工資、檢驗費、電費等,一般在20~30元/噸左右。烘干費用一般在30~50元左右,水分越高烘干費用越高,從24%~25%的含水量降到14%需30多元/噸,從27%~28%含水量降到14%大約需40元/噸,春節后的玉米已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脫水,水分含量已降低至20%左右,比節前可節省20元/噸的烘干費,而且大型倉庫的烘干費用一般要低于小型倉庫的烘干費用。如果收儲單位自己有糧庫,倉儲費成本估算在5元/月左右,如果租借其他倉庫進行短期存儲,倉儲費用一般也不會超過0.1元/噸一天,一般情況下,收儲單位大都按照“勤進快銷、邊進邊銷”的原則進行銷售,以求降低倉儲和管理成本。華北玉米不需要進行烘干,倉儲費成本估算在8元/月左右,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超出東北地區,因此收購環節的各項費用也略高于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