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平均價格低至每噸125美元時,中國玉米年出口量達到歷史性的1639萬噸。而當國際市場價格漲到每噸190美元時,半年的出口量還不到200萬噸,最少的一個月僅出口2萬噸。
中國的玉米貿易商們怎么了? 多收了三五斗
今年玉米的長勢非常好,豐收已經是觸手可及的了。但是,種玉米的和賣玉米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煩惱。一家著名的糧食進出口貿易商的負責人向記者抱怨說,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國際市場份額,可能馬上要泡湯了。
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所在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幾家玉米出口商之一,2003年玉米出口量達到數百萬噸。“最緊張的時候,港口附近都是我們拉玉米的專列和船。”
他們的玉米價格便宜,每噸平均125美元左右,質量也不比美國貨次,因此深受韓國、日本等地客商的歡迎。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國際市場玉米價格一路飆升,芝加哥的玉米期貨價格從每蒲式耳2,10美分上漲到最高340美分的時候,他們卻幾乎沒有出口。
“那時候去年的客戶來要貨,但我們卻不能出口。現在我們可以出口了,但是跟人家聯系的時候才發現,人家已經買了美國人的貨。”該負責人說。
究其原因,原來今年上半年國內貿易商的出口配額極少。中期期貨資深分析師李磊稱,今年上半年僅出口180萬噸,而去年12月份出口就超過300萬噸。
前述負責人說,“現在倒是有下半年的出口配額了,但是好多客戶又不要了。”
該負責人沒有透露這家企業到底拿到多少出口配額。但路透社報道稱,國家發改委已經下發了下半年的出口配額為160萬噸,此前7月份曾有傳聞稱下半年出口配額為700萬噸。
主管部門發改委經貿司沒有就此作出評論。
吉林玉米淀粉市場的肖強說,雖然有下半年出口配額為300萬噸的說法,但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但有一點肯定的是,中國今年出口的數量肯定趕不上去年的零頭。
國內外價格脫節
美國芝加哥是國際市場上玉米的定價中心,CBOT的玉米期貨是玉米價格最直觀的體現。
2003年,CBOT玉米期貨除在七八月份之間短暫的下跌至每蒲式耳210美分左右之外,全年都保持在每蒲式耳240美分左右,價格平穩。
但從2004年年初開始,該期貨價格大幅上升,至4月上旬,達到每蒲式耳340美分的高位,較年初上漲近40%。而后又開始快速回落至目前每蒲式耳230美分附近。
“國際市場玉米現貨走勢與期貨走勢吻合。”肖強說,去年美國玉米在亞洲的售價為每噸140~150美元,今年最高曾達到每噸190美元,目前的價位在150美元左右。
而國內價格卻與國際價格明顯脫節。去年玉米國內銷售價格從每噸1000元左右開始上漲,至12月份上漲到最高時,南方地區的玉米價格已經達到每噸1600元以上。而今年開始,由于禽流感等不利因素,價格—路下跌到目前的每噸1200元左右。
對于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出現如此巨大的價格反差這一現象,李磊認為,中國大量出口的急劇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他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玉米出口開始加速,下半年超過1000萬噸,最多的12月份出口超過300萬噸。本來去年的玉米就減產600萬噸,(為1.15億噸),加上出口激增、貿易商備貨等因素,引發了一場大搶購,導致國內玉米價格不斷攀升。而國際市場由于中國廉價玉米的沖擊,價格沒有上漲。
到了2004年,中國突然減少出口,國內供應增加,加上禽流感的影響,國內玉米價格快速回落。而國際市場上由于2003年全球范圍內玉米減產,以及其他農產品如大豆、小麥價格上升的影響,造成一季度后玉米價格的快速上升。
在價格很低的時候,中國大量出口,價格很高的時候,中國卻又不再出口。不但在外匯收入上遭受了巨大損失,而且2003年廉價出口打下的國際市場份額迅速流失。
為什么國內價格走勢某種程度上跟國際市場脫節呢? 肖強認為,是出口配額和出口補貼造成的。
出口配額之困?
李磊指出,去年大量的出口配額其實就是在鼓勵玉米的出口,而今年卻是在限制出口。
知情人士透露,出口商不但可以得到出口退稅,而且可以獲得高額的出口補貼,最高的補貼額度甚至達到每噸300元。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出口商愿意低價位地拼命出口。前述的出口商負責人也沒有否認出口補貼的存在。
補貼出口不僅造成了一定的財政支出,又導致了外匯收入的減少。李磊說,如果去年的玉米晚出口三個月,至少可以多收入幾十億元。
有關人士對于這些數字沒有否認,但拒絕就有關部門的政策措施進行評論。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家對于糧食市場的判斷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偏差所導致的。2003年初,東北地區玉米的庫存量非常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關部門決定大量出口,并不惜以高額補貼為手段。 而2003年下半年開始各種物資價格的上漲,特別是農產品價格上漲,以及大量出口造成的庫存急劇下滑,又讓有關部門更多的擔心糧食安全問題,決定制止玉米的出口。
管理部門的思路從配額的數量上折射出來。
李磊認為,目前這種配額制度,或者說配額的決定機制存在不少弊端,造成了主管部門的決策往往、滯后于市場的發展。配額的多少,—般在年初決定,但此時前一年的新玉米尚未大規模上市,實際產量并不清楚,而新年的玉米播種尚未開始,播種面積和天氣等情況又非常不明朗,此時決定出口多少,缺乏足夠的決策基礎。
李磊表示,9月22日大商所的玉米期貨上市后,能夠讓玉米的庫存顯性化,讓市場價格更加明晰,而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配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