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糧食的生產者的農民也是備受人們關注的,在新的糧食問題面前,怎樣保護農民的利益?
? 9月21日,中國商務部網站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報告顯示,中國糧食供給形勢好轉,下半年糧食供求關系將繼續緩和。
? 中國糧食種植面積增加,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預計超過1億公頃,比上年擴大1.0%。
? 在進出口方面,2004年國家大幅減少玉米出口配額的發放,上半年僅出口163萬噸,同比減少75.6%。上半年累計進口小麥273萬噸,同比增加857%;同時,進口小麥的簽單量繼續增加,到6月底簽單量已達700萬噸。
? 報告分析指出,夏糧的增產、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的增加以及進口的大增,將大大提高糧食的供給能力,下半年糧食供求關系將繼續緩和。
? 中國的糧食問題是目前國內外許多人士關心的話題。
? 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人口總量已經達13億,現有耕地僅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人均耕地大約只有0.1公頃,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國家之一,水資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資源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國以相對較少且質量并不高的農業資源養活如此龐大的人口,被稱為世界農業奇跡。
? 然而,隨著中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下滑,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成為糧食凈進口國,特別是去年第四季度農產品價格的全線上漲,中國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國內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也將對世界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
? 海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糧食凈進口增加,是一個中國是否要依賴國際糧食市場的戰略問題。一些泰國農民說,他們的水稻在收獲前就已經全部被中國人買走。越南則把大米價格破記錄地上漲20%歸咎于涉及中國的糧食走私。還有人認為,中國因素還推動了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事實究竟如何?
? 安全有保障
? 判斷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與否主要有兩大因素:糧食產量與消費需求;國家糧食儲備。
? 中國的情況到底如何?
?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在減少,由1998年的1.13億公頃降至1億公頃以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下降,總產量由1998年的5.1億噸下降到2003年的4.3億噸。同時糧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1公斤。但是,這并不等于中國養活不了13億人口。
? 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曾對中國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中國糧食最大可能生產能力為8.3億噸,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費水平計算,人口承受能力為16.6億”。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文獻信息中心梅方權估計,到2030年中國糧食需求總量將可能達到7.02億噸左右,糧食總產量達到6.9億噸。缺口并不是很大。而且有專家認為缺口主要是飼料糧。
?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草原專家任繼周認為,未來中國糧食的壓力并非來自人的口糧,而是飼料用糧。
? 任繼周院士說,目前中國的糧食供求關系正在逐步遠離傳統。統計資料表明,中國農村人均口糧為233公斤,而城市人均糧食消費量由1978年的160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78公斤,大約一個農村人口相當于3個城市人口的糧食消費量。過去20多年來中國糧食消費量并未增加。在谷物消費量降低的同時,肉、蛋、奶等動物產品的消費相應上升。上升的數量與谷物消費下降的數量接近,這表示中國的食物構成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 1984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4億噸時,人均394公斤,滿足了口糧和飼料糧的基本需要。其中飼料糧約為1.2億噸,口糧為2.8億噸。經過近20年發展,中國糧食需求約增加1億噸左右,到目前,全國口糧與飼料糧的需要量約為5.06億噸,其中口糧3億噸、飼料糧2億多噸。
? 據任繼周院士測算,以2020年滿足16億人口的食物需求為目標,今后15年內隨著城市化的進展,農村人口不斷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加大,城市化口糧下降的幅度足以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口糧的需求不會增加,而隨著食物結構的改善,到2020年飼料糧需求將倍增至4億噸左右。
? 糧食儲備方面。國際通行的糧食安全儲備的最低量是3個月的國民糧食消費量。世界糧農組織規定的糧食儲備安全線是:谷物庫存必須達到消費量的17%-18%,其中周轉儲備占12%,后備儲備占5%-6%。根據中國具體國情,糧食庫存在1.25億噸左右比較合適,5個月的安全口糧為1.625億噸。2003年末中國國有糧食庫存1.80億噸。農戶人均存糧506公斤,全國農民存糧達3.89億噸。將國庫糧食和農民存糧合計起來為5.69億噸。如果按照糧食年消費量4.9億噸計算,2003年末的糧食庫存水平超過消費量,近年內的糧食保障水平仍然相對較好。
?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李國祥認為,盡管糧食供求關系近期內無憂,但未來的幾年糧食供求平衡壓力比較大。考慮到世界糧食庫存安全水平已經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今年中國糧食期末庫存仍然會高于安全水平,但已經在安全水平線偏上徘徊。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糧食低谷一旦與中國糧食低谷重合,必然會引起國內糧食的緊張,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因此,中國糧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
? 對國際糧食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 近年來,中國糧食的進口量逐年遞增,去年全年的糧食進口量為2220萬噸,今年1-7月進口1580萬噸,而去年的1-7月份1381萬噸,進口量增加了199萬噸。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共輸入各類農產品總值143.5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上升62.5%;而同期出口各類農產品總值為106.2億美元,增長11%。換言之,今年上半年內地農產品貿易出現37.3億美元赤字,成為一個農產品凈輸入國。
? 中國未來需要進口多少糧食?
? 在所有關于中國糧食進口量的預測中,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的話最駭人聽聞:他預測1990-2030中國的谷物總需求量達4.79億-6.41億噸,而谷物產量將減至2.72億噸,谷物缺口達2.07億-3.69億噸(在他后來的研究中,3.69億噸又被調減為2.15億噸),相當于目前世界糧食總出口量的1-2倍。他認為中國的巨額缺口將造成激烈競爭,使世界糧價遠高于現在的水平,使中國的食物短缺成為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短缺。
? 然而,布朗根據日本、韓國和中國臺地區的經驗推斷,中國在未來40年內糧食產量將下降20%是不能成立的。
? 中國學者的研究一般都比較樂觀,認為中國將來擴大糧食進口的趨勢是必然的,然而不會對中國和世界造成嚴重的危機。
? 康曉光預測,2020年前中國糧食產需缺口將迅速擴大,之后則出現較明顯下降。2010、2020和2030年中國原糧產需缺口分別為0.83億噸、1.83億噸和0.91億噸,進口依存度相應為15.67%、16.13%和4.78%。
? 中國科學院陳錫康的預測結果是,2020年和2030年中國糧食的產需缺口分別約為3500萬噸和5000萬噸,進口依存度分別為5%和8%。
? 中國農業科學院黃季琨通過收入人口、農業投資、城市化、市場化,以及價格政策等變化的模擬運算表明,中國糧食凈進口量從2000年至2010年大致為4000萬噸。2010年和2020年均上升為4700萬噸,2030年又下降到3800萬噸。2010、2020和2030年進口依存度分別是8.4%、7.2%和5.5%。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文獻信息中心梅方權估計,2030年之前中國的糧食年進口量基本土可以控制在2000-3000萬噸的水平上。進口依存度將控制在5%以下。
? 世界銀行預計,中國的糧食凈進口到2020年將會上升到3200萬噸。
? 雖然各方預測數字不盡相同,但總趨勢是一致的,即在2030年以前中國的糧食進口量不會超過5000萬噸,進口依存度也不會超過10%,不會對國際市場造成影響。
? 國際糧食市場情況如何?如果我們為世界糧食市場算一筆賬,就會發現糧食供給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糧食進口需求長期停滯不前,各主要糧食出口國都減少了耕地面積。目前,主要出口國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峰值減少了3450萬公頃,而這些土地的生產潛力大約為1.15億噸糧食。也就是說,即使世界農業科技沒有進步,僅恢復荒廢和占用的耕地就可以多生產1.15億噸糧食。如果有足夠的需求,這些潛力是能夠發揮出來的。例如1996-1997年糧食價格提高,世界糧食總產量增長了7.5%,五大糧食出口國的產量增長了20%,阿根廷則增長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