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行業供應鏈的組織形式
糧食行業供應鏈應由四種基本組織組成:消費者、糧食使用企業、糧食倉庫(糧食購銷企業)、糧食生產者。在這條供應鏈中,產業化農業企業的訂單是供應鏈的驅動力。糧食倉庫根據訂單(包括用糧的數量、質量和供應時間)向農民收糧。最終,整個供應鏈實現為訂單采購的流程。
處在糧食供應鏈上的幾個環節是:農民(農場)、糧食倉庫(購銷企業)、糧食加工企業、消費者。供應鏈的根本驅動力是消費者的需求,產業化農業企業根據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估計、預測,形成生產訂單,采取“訂單農業”或“期貨”的形式跟農民約定糧食的品種、質量和數量。
糧食產業供應鏈的類型
對于一條供應鏈來說,確定其類型,特點很重要,這決定著供應鏈上的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經營策略的選擇。
糧食具有自身特點:第一,糧食屬于低附加值的大宗商品,這決定糧食供應業務邊際利潤低;第二,由于糧食是日常必需品,其需求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說,糧食屬于功能性產品。功能性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糧食產業供應鏈應屬于有效性供應鏈。這種供應鏈的目標就是通過供應鏈管理,實現物流供應的低成本、高穩定,也就是說,糧食產業供應鏈上的客戶基本需求是在盡可能低的成本下,能及時、可靠的獲得原料供應物流服務。因此,供應鏈設計的目標為:通過科學的流程設計,盡可能的降低物流供應成本,同時保證物流服務提供的穩定、及時、可靠。具體講,糧食生產者要通過規模種植,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糧食倉庫通過糧食物流的合理組織,降低糧食流通成本,生產企業通過規模生產、銷售,降低供應成本,保證為消費者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
糧食行業供應鏈的核心——產業化農業企業
在整個供應鏈中,生產企業連著消費者和糧食生產者,它一方面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強的市場意識;另一方面承擔著整個供應鏈的驅動。產業化農業企業的規模越大,管理水平越高,其對整個供應鏈的動力越大,生產成本越低,對市場的拉動力越大,越能保證供應鏈的平穩運行。所以說,產業化龍頭生產企業是抓好糧食供應鏈的關鍵,必須大力發展。在供應鏈推廣過程中,培養、催生一大批龍頭加工企業是發展糧食生產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企業具有規模小、產業分散、組織化程度低的特點,具有全國性品牌的產業化農業企業還很少,必須結合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著力培養一大批糧食加工企業。
糧食倉儲企業在糧食行業供應鏈中所應擔當的角色
由于糧食生產的地域性和消費的全域性決定了糧食物流在糧食行業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而這個作用理所應當的由糧食倉庫(購銷企業)來承擔。糧食物流運作具有相對獨立性,糧食商品的特殊性、重要性和自身的生化特性決定了糧食物流較其他商品物流具有更高的技術要求。糧食物流的量大、時間性強和自身的特性要求糧食商品的實體運動有配套的設施,包括糧食倉庫,輸送設備、專用運輸設備、裝卸設備及物流的跟蹤服務,這就是糧庫的強項。
糧油加工企業生產:是連續性的,而糧食收購卻是季節性的;糧食生產是地域性的,糧食消費卻是全域性的;糧食生產具有相對的不穩定性,糧食消費卻是相對穩定的。
根據糧食季節收獲、全年使用、生產周期長、數量、價值低的特點,糧食流通中必然產生庫存,倉儲企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加工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工、銷售領域,對自己不占優勢的原料采購、供應外包給大型倉儲企業。伴隨著大型加工企業的發展,必然出現大型的倉儲企業為其服務。
倉儲企業首先可以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推動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催生大型農場、農民種植戶的出現;其次,可以收儲、存儲糧食,解決農民再生產所需的資金。另外還可通過現貨、期貨兩個市場均衡、穩定地獲得糧食,為生產企業提供穩定的原料供應,解決糧食供應不穩定的問題。
應該指出的是,倉儲企業追求零庫存管理的思想應該同糧食生產的特點結合進行,不能盲目減少庫存,一定時期只能用庫存來解決供應的不穩定問題。
訂單農業是農民在糧食行業供應鏈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為了減少生產的盲目性,解決整個供應鏈的平穩問題,整個供應鏈都應該體現訂單拉動的思想。訂單農業是農民在供應鏈中存在的主要形式,巾場需求信號通過訂單的形式最終傳遞到農民手中,成為他們生產糧食的導向。這樣才能避免糧食生產的大起大落和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才能保護好糧食生產者的積極性,保證糧食行業供應鏈的整體平穩運行。目前,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今后要以成立農民協助組織、推動合伙制的農場生產為主要形式,提高農業生產的運作單元規模水平,保證農業生產的大發展,確保糧食供應鏈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