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作為國家的一項戰略性舉措,三大因素促成了這一決策:
首先是為了進一步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開發石油替代資源,緩解石油短缺。我國油氣資源相對短缺,石油資源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去年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而汽車是成品油消費的第一大戶,2002年國內75.5%的汽油和24.2%的柴油被汽車消耗。
其次是為了改善汽車尾氣排放,提高大氣環境質量。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2000萬輛(不含農用車),且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長率增加。大量的汽車污染物排放對城市大氣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很大影響。
第三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消費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發展改革委工業司調研員劉群說,從燃料乙醇產業的前向聯系效應看,可有效解決玉米等糧食作物的轉化,形成一個長期、穩定、可控的糧食消費市場,最終保護農民的利益;從燃料乙醇產業的后向聯系效應看,通過“吃干榨盡”綜合利用,可生產許多市場前景較好、附加值較高的副產品,提高糧食使用效率。
對于乙醇汽油的價格,與普通汽油價格一致,其價格與糧價波動沒關系。如果糧價提高,生產燃料乙醇的廠家成本也會相應提高,這時,國家會補償給廠家因糧食漲價而造成的差價,而不會影響正常的油價。
對于汽油經銷商來說,變性燃料乙醇價格執行同期公布的90號汽油出廠價乘以價格系數0.911,交石油銷售公司;調配其他高號乙醇汽油,也是這個價格,而市場供應價執行同標號汽油價格,從兩方面擴大了利潤空間。
相關知識:
車用乙醇汽油是指依據國家標準,將變性燃料乙醇和汽油調合組分油按照體積比例調配后形成的乙醇含量為10%的車用燃料。目前美國、巴西、歐盟、印度及東南亞等國已廣泛應用。據悉,燃料乙醇作為再生能源對替代和緩解我國石油不足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燃料乙醇是加快開發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實現能源消費結構多元化的有效措施。測試顯示,合理使用乙醇汽油可以使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減少40%,降低對空氣的污染。
總的來說,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汽車油耗變化不大,動力性也基本不變,但尾氣排放有較大改善,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0%以上,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下降10%以上。普通汽車不用改裝就可以直接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是國家的一項戰略舉措。從2002年6月30日起,在河南鄭州、洛陽、南陽和黑龍江哈爾濱、肇東5個城市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車用乙醇汽油使用試點工作,并實現了預期目標。2004年2月,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決定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東、河北、江蘇部分地市范圍內逐步擴大試點。到2005年底,這些地方要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其它汽油(軍隊特需、國家和特種儲備用油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