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今冬明春糧食價格走勢分析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12-22  
     隨著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國家對糧食生產和管理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江蘇省糧食價格已初步形成由供求關系決定,由市場形成的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目前我省市場糧價水平是:每500克標準粉1.16元、富強粉1.33元、晚秈米1.22元、粳米1.41元;每50公斤紅小麥75.5元、白小麥74.5元、晚秈稻78.5元、粳稻85.25元。

    今年江蘇省糧食市場價格變動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第一,總體趨于平穩。經過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兩次恢復性增長以后,從今年4月開始,我省市場糧價全面止漲回落,平穩運行。期間雖然8、9月份小麥價格略有上漲,10月份稻米價格小幅回落,但總體處于平穩態勢,市場秩序良好。

    第二,同比漲勢強勁。據價格監測中心資料顯示,10月25日,我省糧油市場成品糧零售價格平均每500克標準粉、富強粉、晚秈米、粳米分別為1.18元、1.34元、1.31元、1.51元,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23.96%、11.67%、35.42%和36.11%;原糧收購價格平均每50公斤紅小麥73.50元,白小麥75.5元,秈稻81.00元,粳稻87.25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8.68%、43.81%、66.67%和57.21%。

    第三,地區差價不大。前兩年蘇南主銷區與蘇北主產區的糧食差價每公斤在0.06-0.10元以上,而今年無論是成品糧零售價格還是原糧收購價格,南北地區差價大多在0.04-0.06元左右。說明我省糧食經營和流通是順暢的,市場是活躍的。

    第四,實際收購價格增長幅度大于集市貿易價格增長幅度。這說明種糧農民從糧食價格上漲中得到的利益逐漸增加,這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積極效應。

    糧食價格的上漲,對城鎮居民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稍有影響,同時也有加大通脹壓力之嫌,但糧價適當走高,對促進糧食安全、平衡供需矛盾、增加農民收入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目前江蘇省糧食價格水平,從市場供求狀況、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糧經價格比例關系等諸方面來看,都是相對合理的。市場糧食價格走勢雖然仍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根據我們調查研究,今冬明春江蘇省糧食價格將繼續保持平穩,但仍在高價位運行;局部地區在短時期內可能產生小幅波動,但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現象。

    一、國內糧食產量增加,總供給形勢看好,市場糧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揚

    (一)糧食生產出現明顯轉機。一是糧食生產能力得到較快恢復,全國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15億畝,比去年增加近4000萬畝,扭轉了連續5年調減的局面。糧食總產可望達到45500萬噸,比去年增產3650萬噸。二是夏糧全面豐收。全國夏糧產量達10105萬噸,比去年增長4.8%。其中小麥比去年增250多萬噸。我省今年小麥種植面積雖然比去年減少30萬畝,但根據農產品成本調查數據統計,今年小麥每畝單產平均為351公斤,比去年的285公斤增加66公斤,增23.2%。預計全省小麥總產近700萬噸,比去年增加75萬噸,增12%。三是水稻豐收已成定局。全國早稻種植面積比去年擴大800萬畝,產量達3350萬噸,比上年增加400萬噸左右。中晚秈稻和粳稻也豐產豐收,全國稻谷產量可望達到17500萬噸,比去年增加1500萬噸。我省秋糧種植面積為4215萬畝,同比增加157萬畝,增幅3.9%;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為3114萬畝,比去年增加353萬畝,增幅15.2%。預計總產1665萬噸左右,比去年增加260萬噸,增長18.5%。(二)糧食出口大幅減少,進口增加較快。上半年糧食出口量全面下降,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對穩定國內糧食價格起到了重要作用。據最近《世界農產品供需形勢報告》預計,2004年中國糧食進口3361萬噸,增長46.1%;糧食出口628萬噸,下降48.8%;糧食凈進口2733萬噸。有資料顯示,我國1-9月,累計進口大米54.81萬噸,同比增加184.5%。(三)國家和地方儲備將進一步充實。今年以來,中儲糧總公司及其下屬機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抓緊落實國家糧食儲備任務,使國家盡可能多地掌握糧源,增加調控糧食市場的物質基礎乙各省、市、自治區按照中央提出的“產區保持3個月銷量、銷區保持6個月銷量”的要求,認真抓好地方糧食儲備工作。我省目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規模,糧食部門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正在抓緊充實和補充,預計明年可落實到位。(四)國際糧食價格出現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國內糧食價格上漲。今年5月份以來,國際糧食市場現貨價格持續走低,小麥、玉米、大米、大豆價格全部加落,加之近期國際海運費用降低(目前國際海運價格較前期降低了近一半)以及國家取消小麥進口增值稅等因素,進口糧食到岸完稅價格也逐步回落,對平抑國內糧食價格起到一定作用。上述情況綜合表明,糧食總供給有了大幅度增加,產需矛盾有所緩解,市場糧食價格大幅上揚的勢頭將得到抑制,秋糧上市后短期內有可能小幅回落。

    二、糧食需求穩定增長,產需仍有缺口,市場糧價仍將在高位運行

    (一)糧食需求呈穩定增長態勢。糧食需求主要由生活用糧和生產用糧兩部分構成,我省糧食消費結構大致是:口糧消費占糧食總消費的54%;飼料用糧占31%;工業用糧占12%;種子用糧基本穩定在3%左右。從糧食總需求來看,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糧食消費結構日趨改善,城鄉人均口糧消費呈小幅穩步下降趨勢。但因新增人口因素,生活用糧增減大致平衡,總體保持基本穩定。另一方面,由于禽肉蛋奶的消費增加,飼料用糧增長較快。同時因食品工業的發展,工業用糧也呈穩步增長趨勢。全國糧食總需求大致穩定在9600-9800億斤左右,如果今年糧食總產達到9100億斤,產需缺口在600億斤左右。我省糧食年消費總量大約在610億斤,近幾年生活用糧自給率在90%以上,今年可望基本自給,但糧食消費存在結構性矛盾,特別是飼料用糧存有一定缺口。

    (二)糧食庫存明顯減少。我國糧食已經連續4年產不足需,目前糧食總庫存明顯低于歷史最高水平。據國家糧食局統計,2003年末全國國有糧食總庫存(包括中央儲備糧、地方儲備糧和國有糧食經銷企業庫存)為3607億斤。經過上半年的消費,目前大致維持在3000億斤水平。另一方面,目前大米庫存下降較多,特別是商品大米庫存數量較低,截止8月下旬,整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大米的庫存已減為750億斤,比去年同期減少384億斤,其中商品庫存348億斤,比去年同期減少425億斤。雖然稻谷庫存可以彌補當年產需缺口,保證市場供應,但這樣稻谷庫存將會繼續減少,再考慮到庫存中有部分陳化稻谷不能作為口糧等因素,明年稻谷供需平衡將面臨較大壓力。截止10月底,江蘇省省地方糧食庫存總量為95.2億斤,其中周轉庫存61億斤,地方儲備34.2億斤,同比略有增加,但比歷史最高年份仍有大幅減少。

    (三)國際市場糧食供需將繼續趨紫。從國際糧食市場來看,糧食供求關系將會繼續趨緊。預計今年全球糧食庫存將進一步減少,國際糧食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通過進口彌補國內糧食產需缺口和調控國內糧食價格的空間有限。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UN)新近發布的《世界糧食展望報告》和美國世界農業展望委員會(WAOB/USDA)發布的《世界農產品供需形勢報告》提供的相關數據,雖然2004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4億噸,產量比上年增長3%,但當年生產量與消費量的缺口仍達1785萬噸。世界糧食安全仍有隱憂。報告認為,一是糧食庫存與消費之比小于18%的世界糧食安全標準。2004年糧食期末庫存恢復性增長2.1%,大體與1998年庫存持平,僅相當于糧食庫存最高年份2000年的67.6%。糧食期末庫存占年度消費量的17.8%,比糧食安全標準低0.2個百分點,世界市場糧食供給偏緊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二是糧食庫存結構性矛盾突出。2004年糧食庫存增加,主要增在小麥和大豆上,大米庫存6805萬噸,比去年下降18.7%,創1982年以來最低庫存,期末庫存占年度消費的比率為1976年以來最低,大米主銷區特別是亞洲生產大國庫存下降較多。三是低收入缺糧國家糧食供給形勢仍然嚴峻。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38個國家存在糧食短缺的危機,急需國際社會提供緊急糧食援助。四是主要谷物出口國出口量下降。美國是世界最大谷物出口國,2004年谷物出口8890萬噸,比去年下降0.3%,占世界谷物貿易總量的37.8%;澳大利亞是第二大谷物出口國,2004年谷物出口2207萬噸,下降3.7%。因此,在國際糧食庫存減少的情況下,國際糧食價格也將會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四)糧食生產成本將繼續有所上升。江蘇省今年小麥每畝產值511.90元,比去年增加186.40元,增長57%;每畝現金收益301.48元,比去年增加175.78元,增長139.80%;總成本325.70元,比去年增加13.13元,增長4.2%;其中現金支出的物質和服務費用增長比較突出,主要是化肥、機械作業、種子和農藥4種費用分別增長了7.71元、5.99元、5.52元和2.29元。秈稻每畝產值788.91元,比去年增加290.42元。每畝現金收益為503.56元,比上年增加273.39元;每畝生產總成本為448.17元,比上年上升8.46元,增幅1.9%。其中種子、化肥和作業費分別增加8.18元、11.30元和14.85元。根據農本調查預測,江蘇省今年粳稻每畝產值903.68元,比去年增加182.52元,增長25.3%。每畝現金收益為602.87元,比去年增加190.22元;每畝總成本約534.83元,比去年增加32.99元,增長6.6%。其中現金支出的化肥、機械作業、種子、農藥分別比去年增加10.5元、5.22元、8.47元、2.65元。

    根據目前市場行情預測,明年種糧成本有可能繼續上升。一是由于國內煤炭和運輸價格的持續上漲,國際市場價格堅挺,化肥價格仍將小幅上漲。二是因為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變數較大,國內柴油今冬明春沒有走低跡象,所以明年機械作業費仍有可能上升。三是種子、農藥等其他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調的空間不大。因此,盡管農業稅的減免和涉農收費的進一步清理整頓,將會沖減農資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但種糧成本仍將呈上升趨勢。上述情況綜合表明,今冬明春的市場糧食價格不可能大幅下跌,極有可能在高位趨穩的狀態下運行。元旦、春節兩大節日前以及明春學生返校和民工回潮后有可能小幅上揚。

    三、國家政策導向給市場糧價高位趨穩提供強力支撐,托底作用明顯

    去冬今春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有力增強了市場糧價的抗跌性和穩定性。

    1、鼓勵和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政策。近兩年來,國家和江蘇省相繼制定了一系列保護農業土地資源,嚴禁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的政策和法規,有效地保護了基本農田,促進了各地種糧面積的恢復和擴大。今年上半年,國家先后出臺了降低農業稅率和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購置農機具補貼的“一降三補”政策,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全國各地糧食生產得到較快恢復和增長。

    2、最低收購價政策。今年3月和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糧食局先后聯合下發了早秈稻每50公斤70元,中秈稻和粳稻每50公斤分別為72元和75元的兩個稻谷最低收購價文件。國家和江蘇省都制定了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江蘇省小麥良種補貼政策已經發布,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夏糧收購前,國家還將提前公布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出臺,給予各有關方面一個明確的價格信號,同時,也將給市場糧價起到明顯的托底作用。

    3、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有力推動了糧食購銷市場化進程。實現糧食經營主體多元化,形成了合法有序的競爭,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繼續發揮了主渠道作用,集體和私營糧食經營、加工企業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以良好的服務和合理的價格積極參與糧食購銷活動,促進了糧食價格機制合理形成。

    4、進出口政策。今年以來,國家實行降低出口退稅率,取消小麥進口增值稅,增加糧食進口配額等政策,以調控糧食進出口,收到明顯成效。5、信貸政策。國家銀根進一步收縮,放緩了商業信用貸款的發放,加之糧食購銷市場放開之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糧食收購資金貸款政策也逐步趨緊,這使得糧食收購企業貸款難度加大,企業周轉資金減少,收儲企業不得不放緩采購進度,縮減庫存水平,對市場價格的上漲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四、對策與建議

    考慮到糧食價格上漲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各地各級領導仍應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市場糧價。由于國內糧食尚未實現產銷平衡,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糧食增產應繼續成為今后兩年農村的工作重點。目前國內糧食生產潛力較大,對糧食市場的調控應更多地依靠經濟手段,盡量減少行政性干預,防止糧食價格出現大起大落。考慮到當前農民種糧積極性較高以及糧食潛在生產能力,為了防止今后糧食繼續增產可能導致的糧食價格下降,維持糧食價格的穩定不宜出臺新的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關鍵是鞏固和完善當前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構建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因此我們建議:

    (一)盡快制定糧食安全法規。糧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糧食價格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目前涉及到糧食安全的一些指標不具體、不系統,責任也不夠明確,各有關部門操作不很協調,加大調控難度,影響調控效果。因此有必要盡快制定糧食安全法規,對國家和地方糧食安全的概念、范。圍、指標、責任、獎懲等做出明確規定;以便依法確保糧食安全。

    (二)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民種糧積極性。一是繼續加大糧食生產的投入,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我省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落實農業稅減免政策,盡快實現全省范圍內全部免征農業稅的政策目標。三是完善種糧補貼政策,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的資金規模和覆蓋范圍。

    (三)完善糧食價格保護制度。一是千方百計托住最低收購價格,防止糧食價格出現逆轉。二是改變目前的最低收購價格制度的執行方式,不再指定按照最低收購價格敞開收購的糧食經營企業,各類經營主體均可按最低收購價收購糧食。可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自行消化市場價低于最低收購價的價差,如降低部分稅率、糧食加工企業用電執行農用電價等。消化不了的由財政負擔。三是可以考慮當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時,最低收購價和市場價的價差直接發放給種糧農民。

    (四)健全糧食儲備體系,完善儲備運行機制。一是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經科學分析,合理確定我省糧食儲備的數量。二是充分運用儲備的吞吐來平抑市場糧價。運行上盡可能把握好時機,實行市場糧食多時低價購儲,少時高價拋售,達到在國家不補貼或少補貼的條件下,平抑糧價、調控市場的雙重目的。三是規范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體系,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充分運用市場調節糧食價格。四是協助和督促蘇南和蘇北建立穩定的糧食購銷關系,實現產區和銷區有效銜接。鼓勵主銷區在主產區建立糧食生產基地。

    (五)有效降低農民種糧生產成本。一是完善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機制,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供給能力。為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進行調控十分必要。但是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調控應該采取市場化的方式,盡量減少行政性干預。建議盡快取消各種行政性的限價措施,制定促進農資生產的優惠政策,整頓和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從長期來看,要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必要時可以對糧食生產者實行農資直接補貼政策。二是繼續清理整頓涉農價格和收費,千方百計減輕農民負擔。建議免收農民負擔的水利工程水費、技術指導費、咨詢服務費。三是加強對農民科學種田的培訓和指導,特別是優良品種的推廣使用和病蟲害的防治,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例如,今年里下河地區發生大面積的水稻條紋葉枯病,農民一個勁地打農藥,結果不很理想,不但加大了生產成本,降低了收益,而且對稻谷的產量和質量也有較大影響。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