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除大豆和油脂外,基本上呈凈出口的格局。由于國內減產、庫存下降、供給趨緊,以及糧價上漲等因素影響,2 0 0 4年糧食進出口格局發生根本轉變,已成為凈進口國。預計今年大米進口總量在8 0萬噸左右,比上年增加5 0多萬噸;大米出口總量l 0 0萬噸左右,減少1 5 0萬噸。預計全年進口小麥達8 0 0萬噸,比上年增加7 5 0萬噸;小麥出口低于1 0 0萬噸,減少1 0 0萬噸。預計全年出口玉米低于3 0 0萬噸,比上年減少1 1 0 0多萬噸。預計全年進口大豆約2 0 0 0萬噸,比上年減少4 0 0萬噸。預計全年進口油脂7 0 0萬噸以上,比上年增加2 0 0多萬噸。由于國內產需仍然存在較大的缺口,加上明年的生產形勢難以預料,因此明年國內糧食進口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小麥進口量將下降,大豆和油脂進口量將大體維持今年水平。
十三、國內糧食供需矛盾緩解,但仍然偏緊
一方面,國內糧食增產,產需缺口縮小,目前國內糧食供給增強,庫存比較充裕,進口糧食特別是小麥數量較大;另一方面,需求因退耕還林補助糧取消,飼料糧消費需求下降,口糧消費需求平穩。因此,就總量而言,今年產量加上進口量和動用一部分庫存就能保證全年供給總量達到4.9億噸,全年供需可以保持平衡;但從區域、季節和品種來看,局部地區、消費旺季和小麥、稻米品種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有的地區、有的品種還比較突出。
十四、政策扶持,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市場趨穩
2 0 0 4年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了糧食生產政策,對種糧農民實行”三補一減一保”的政策扶持措施,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這種政策措施還將在明年和今后兩三年內繼續得到充分體現。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糧食生產得到快速恢復,產量實現大幅增加。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增加了農民收入,減輕了農民負擔,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供給,緩和了供需矛盾,促使供需平衡、價格平穩。
十五、國家制定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將繼續對市場糧價起到關鍵性提升和穩定作用
為鼓勵農民生產更多的糧食、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制定了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政策,這一政策提高了糧食價格,封閉了糧價的下跌空間,對糧價構成較強的支撐作用,估計這一政策還將繼續實行,而且還將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發揮作用,但可能對糧價的支撐力逐步減弱。
十六、全面放開市場,促進糧食流通,增強了市場平衡能力
2 0 0 4年國家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購銷主體多元化,市場競爭加??;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明顯減弱,收購數量繼續有所下降;渠道增加、糧源分散、購銷方式發生變化,促使購銷趨于活躍、糧食流通順暢,宏觀調控和糧食平衡力度增強,但難度仍然較大。
十七、增儲增收和輪換拋售政策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
今年國內糧食增儲增收和輪換補庫對糧食供需和價格的影響比較明顯,上半年主要以輪換拋售為主,由于糧價上漲,國家為了抑制糧價過度上漲,大量輪換拋售儲備糧,致使庫存大幅下降;而下半年又主要以增收增儲補庫為主,由于庫存拋售量大,補庫的需求也大,新糧上市后,特別是小麥和早、中稻的增儲補庫需求較強,拉動價格上行;由于今年的增儲補庫尚未得到完全滿足,因此后市增儲補庫仍將繼續存在并延續到明年,但畢竟會比今年減弱。
十八、國家通過進出口政策平衡國內市場
上半年供需偏緊、糧價上漲,國家采取取消補貼、減免稅費等措施以增加進口、控制出口來平衡國內市場,控制糧價過度上漲,今年政策調控幾乎表現在所有糧食品種方面,尤其以小麥、大豆等表現特別突出,今后通過調節進出口平衡國內市場的手段將進一步加強,進出口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會繼續存在,不過有可能相對弱于今年。
十九、市場糧價已有很大漲幅再漲不易
上年l 0月特別是今年3月,國內糧價漲幅已達到或接近歷史最高價位,從上年1 0月到目前,在一年多時間內,國內糧食價格經歷了大幅上漲——小幅回落——再大幅上漲——再小幅回落——然后趨于相對高位平穩,呈逐步上揚、振蕩走高、回歸平穩的走勢。從今年國內糧價走勢來看,1~3月糧價呈上漲態勢,3月份達到最高點;4—6月呈小幅回落走勢,6月份為相對低點;7~9月呈小幅走高態勢,9月份為相對高點;l 0—1 2月穩中有落??偟膩碚f,前期糧價上漲時,幾乎所有品種均同步上漲,但稻米最強,小麥、面粉次之,玉米最弱;后期糧價回落時,不同品種卻有不同的走勢,小麥、面粉和稻米回落幅度較小,走勢較強,玉米、大豆、油脂回落幅度最大。目前小麥、面粉、稻米價格仍處于相對高位,與3月份最高價位相比,小麥、面粉價格下跌幅度在l 0%左右,稻米跌幅在1 5%左右;玉米原本就漲幅不大,但新糧上市后下跌幅度達到1 5%左右;大豆、油脂價格跌幅達到2 0%左右。國內糧價之所以出現上述走勢,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內糧食供需形勢正處于供需關系轉折的關鍵時期;其次是市場因素、多元因素、人為因素強弱變化的影響;再次是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另外就是國際市場的相互聯動。由于秋糧豐收后國內糧食呈全面增產的態勢產需缺口縮小,需求相對趨弱,供需形勢明顯轉好,而且在國內糧價高于國際市場糧價的情況下,今后糧食價格再漲缺少減產、產需缺口擴大、需求大幅增長、供需矛盾突出等因素的支撐,缺少市場環境和市場心理的烘托和推動,也缺少政策的繼續強力支持。
二十、市場心理由高度看漲轉向看穩看弱
今年3月份和夏糧收購價格的不斷上漲,是在市場心理普遍看漲,看漲心理高度趨同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目前看漲心理受到供給增強、需求平穩的壓制,看漲心理明顯弱化,市場普遍趨于看穩或看落,這對市場糧價的上漲產生較大的制約作用,由于心理作用的驅使,市場在心理高度趨同的情況下,其購銷存行為往往有過度表現,被無形放大,與供需狀況不同甚至出現相反走向,如今年以來小麥、早稻的觀望惜售心態和買漲賣跌的表現較為突出。
二十一、國內國際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支撐市場的因素有強有弱,但總體由強轉弱
就國內而言,首先,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糧食需求有較強的刺激拉動,對糧價有提升作用;但同時國家確定的宏觀政策調控導向,對市場糧食需求和價格大幅上漲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其次,國家治理公路超載、超限及鐵路運力不足,運輸成本及運輸難度增加,將加劇產銷區的供需矛盾,引發銷區糧價波動;但同時國家加強東北等產區的運輸能力,集中調運糧食等重點物資,銷區自給能力的提高,又減緩了產銷區矛盾,有利于平衡國內糧食供需。再次,國內物價的上漲、能源的緊張、運輸費用的提高,增加了糧食生產成本和運輸加工費用,有利提升糧食價格;但同時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提高,市場監測反應能力的增強,以及糧食生產成本的降低,又有利于平穩市場糧價、降低糧食生產銷售價格。就國際市場而言,全球糧食各品種產量均呈增產態勢,庫存除大米外均有提高,糧食供給能力增強,而貿易和消費量平穩略降,國際市場糧價處于低位,大幅上漲動力不足,一些品種仍在繼續下滑;另外,國際能源趨緊,石油價格暴漲,國際海運費用上升,增加了糧食運輸成本,中國糧食需求量大,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與國際市場價格的聯動性增強。
二十二、后市糧價總體走勢以穩中趨弱為主,間有小幅漲跌
綜合上述因素,明年國內糧食市場總體形勢應由強轉弱,供需漸趨平衡,價格走勢也應有所回落;但是因為國內糧食供需存在缺口,而且糧食供需平衡還需兩三年的努力才能基本實現,特別是在國家政策支持、產銷區仍然存在供需矛盾的情況下,糧食價格仍將繼續在高位子穩運行;目前國內糧食價格已處于歷史次高價位,并且已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因此,糧價繼續大幅上漲缺乏動力。明年供需平衡的根本點在于增加國內糧食產量,同時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適時進口糧食進行調節,另外還要增強國內糧食調控、平衡和監測、反應能力。具體到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地區,價格波動的幅度會不同,在明年糧食生產尚未定局前,在春節旺季和明年青黃不接時,特別是在產需缺口較大的地區,糧食供需矛盾可能相對突出,糧價仍然存在短期的較大幅度上漲的可能,當明年糧食生產特別是夏糧和早稻生產基本定局后,糧食的供需形勢也將發生較大變化,屆時,糧價的波動可能較大。筆者預計,春節前后和夏糧、秋糧上市前后是糧食市場的敏感時期,各方應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