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轉化是糧食生產鏈條延伸的最高層次,是提高糧食綜合效益,解決賣糧難問題,增加農民牧入的有效途徑。國家有關糧食消費的政策條數雖不多,但條條都說到實處,既表述了國家對糧食加工轉化的高度支持和重視,又從投資、貸款、稅收、銷售和保險等具體政策上給予支持,并為糧食加工轉化指明了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這些政策會進一步調動各地發展糧食加工轉化的積極性,促進我國糧食加工的持續發展。
1.促進玉米轉化增值。積極發展農區畜牧業,通過小額信貸,貼息補助,提供保險服務等形式,支持農民和企業購買優良畜禽,繁育良種,通過發展養殖業帶動糧食增值。
2.發展糧食加工業。國家通過技改貸款貼息,投資參股,稅收政策等措施,支持糧食主產區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種子營銷、農業科技企業。
3.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構建生產、加工和銷售相結合的高效農業產業體系,并同農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給農民帶來實惠。
4.陳化糧定向處理。只銷售給飼料加工企業和以玉米為原料的工業加工企業,不準流入市場,用作食用消費。但隨著國有糧食企業老庫存糧的處理,兩年以后就很少有陳化玉米了。
5.支持燃料酒精生產。為了發展燃料酒精替代汽油,國家對玉米燃料酒精生產采取了三項支持政策,一是陳化糧定向處理;二是生產費用補貼,使其產品能保本微利;三是強制銷售,已在吉林全省強制推廣使用,現正在向遼寧、黑龍江擴展。
展望
糧食生產方面:今后5年,重點是抓好新出臺政策的落實,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在5年內全部減完;提高直補標準,風險基金用于直接補貼的比例將逐步增加到1/2,即150億元;繼續加大糧食生產的投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按WTO要求規范糧食政策,轉變補貼環節,增加補貼數額,在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技術推廣等方面給糧食生產以更多的支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充分調動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糧食流通方面:繼續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起科學的糧食收購最低保護價和糧食銷售最高限價的具體實施辦法以及糧食價格預警體系和應急預案,使糧食價格在同家宏觀調控下更好地發揮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和對玉米供求的調節作用;健全糧食市場體系,增加糧食期貨交易品種,完成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實現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中央和地方儲備糧收購、銷售、輪換大部分要通過期貨市場和規范的批發市場公開交易,實現“陽光操作”;在具體支持政策上有可能出臺對出口玉米按實際成交額退稅,取消玉米出口運輸的鐵路建設基金。
糧食消費方面:繼續支持和鼓勵糧食加工轉化,加大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擴大燃料酒精生產和使用范圍,發展玉米產業化經營和訂單農業,進一步提高糧食產品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