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03-31  

今年一季度,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運行中的減緩苗頭開始顯現。經濟增長仍不平衡,石油、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升,美元持續貶值。但世界經濟仍在正常軌道上運行。

  全球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將通過各 種傳導機制影響我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利潤,加大經濟運行成本,增大通貨膨脹壓力。

  我國對外貿易中,應注意貿易的地區結構,出口企業可以將目標適當的往東盟轉移。同時政府和企業應在美元進一步貶值的問題上作好充分準備。

  據ConsensusForecasts統計,2004年世界經濟增長達到了4%,是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據CF預測,2005年世界經濟仍將具有很大活力,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仍將會保持較高增長,但增速會比2004年略有減緩。

  一季度世界經濟增長普遍放慢從北美、歐元區、日本、亞洲等地區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一季度世界經濟發展仍不平衡。北美和亞洲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者,歐元區經濟仍維持較慢增長,日本經濟持續下滑。

  (一)北美地區。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趨緩,但仍增長3.6%(比上年同期,下同)。從一季度美國經濟情況來看,增速比上年各季有所放慢,2004年美國一至四季度經濟分別增長5%、4.8%、4%和3.8%,呈逐漸下滑趨勢。今年一季度初步預測增長3.6%,仍繼續放慢。但從各因素分析來看,經濟活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發展不會有大的波動。從外部來看,世界經濟環境仍然寬松,各國和地區基本保持穩定增長;美元進一步貶值,這都對美國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利。從內部來看,情況也比較樂觀。自2001年美國經濟滑入低谷后,經過幾年的恢復,已進入一條良性的、自我持續發展的軌道。制造業和企業經營一季度表現出令人欣慰的局面,不管是企業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環境均十分有利于投資的增加。一是國內金融環境利于生產,盡管聯邦儲備委員會自2003年起連續7次提高了利率,但長期利率仍然較低。最近幾個月,美國信貸和股權市場異?;钴S。二是前幾年實行的新的公司財務核算方法規定的資產加速折舊即將結束,企業投資下滑趨勢有望終結。三是耐用消費品訂單持續增加,已接近上世紀九十代的最高水平。四是一季度已經顯現,公司、企業在設備、軟件方面的支出增加。因此,種種跡象顯示2005年一季度應是美國制造業回升的轉折期。從私人消費來看,一季度也有一個較好的開局。一是不斷提高的利率,刺激居民增加儲蓄。二是就業形勢的好轉,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支出也隨之增加。三是較低的通貨膨脹,也將使購買力增加。

  加拿大一季度經濟運行平穩。2004年加拿大經濟恢復較慢,全年經濟增長2.7%。2005年一季度基本維持這個水平,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比上年同期增長3.1%,與上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

  (二)歐元區。在世界經濟這一輪復蘇中,歐元區經濟表現的較為沉悶,始終在低緩的軌道上運行。2005年一季度的表現,仍是沿襲這個趨勢。據CF預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1.6%,比2004年第四季度的1.8%減少了0.2個百分點。限制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還是占GDP近80%的私人消費,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私人消費的增長一直低于經濟的增長。2004年經濟增長2%,私人消費只增長1.1%;2005年一季度經濟增長1.6%,私人消費只增長1.2%。影響私人消費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多年來經濟缺乏活力,新的工作機會和就業機會較少。二是工資水平普遍較低。三是較高的福利水平,在崗職工負擔過重。消費者支出謹慎,限制了國內消費。但歐元區經濟仍有不同于上年的新的刺激因素,2004年企業利潤大幅反彈,將有利于企業投資和擴大再生產。其次,較好的、穩定的金融環境和上升的房屋價格將刺激居民投資的增加。

  (三)日本。日本經濟顯示下滑的苗頭。2004年日本經濟有不俗的表現,全年經濟增長2.9%,如果繼續保持這一趨勢,有望從這一輪的蕭條中擺脫出來。但最新的數據和情況顯示,從2004年第四季度開始,日本經濟開始出現下滑的勢頭。在生產領域,日本傳統的支柱產業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汽車生產出現下降,電子配件和高技術造船業也開始減產。據統計,2004年第四季度工業生產比上季度下降0.8%,其中12月份下降1.2%。核心機械訂單12月份也下降8.8%。今年前兩個月這種趨勢沒有改變。私人消費仍然呈減弱趨勢。近幾年經濟的不景氣,已使日本居民的全部現金收入連續四年下降,工薪階層的消費支出持續減少。2004年地震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消費支出。超市、百貨商場及其他零售業的銷售額都呈下降趨勢,私人消費疲軟的局面沒有改觀。初步預測,日本一季度經濟增長1.3%,比2004年四季度減緩1.2個百分點。

  (四)亞洲地區。一季度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均保持3.3%以上的增長水平。據CF預測,一季度亞洲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雖比2004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但各經濟體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其中,增長最快的仍是中國和印度,分別比上年同季增長8.2%和5.8%。新加坡增長5.6%,印度尼西亞增長5.4%,馬來西亞增長5.3%,中國香港增長5%,韓國增長3.3%。2004年亞洲地區經濟的高速增長,出口的拉動是一重要因素。2005年一季度,該地區出口仍顯強勢,并未受到歐日經濟疲軟的影響。各經濟體新年伊始出口都大幅增長。目前,該地區的兩大出口地美國和中國,2005年的經濟將保持較高的增長,因此2005年該地區出口形勢較為樂觀。

  自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世界經濟低迷后,亞洲各國和地區意識到僅僅依賴外部市場拉動國內經濟的危險性,已從多個方面調整本國和地區的經濟結構。2004年,該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如此好,不光有外需的拉動,國內需求的旺盛也是重要因素。2005年一季度,這方面的成效也開始顯現。如中國香港采取措施,迅速恢復了與旅游相關的各行業的增長;勞動力市場及資本市場都開始興旺,失業率降到35個月來的最低水平,一季度維持在6.5%的水平。印度工業生產開始上升;從進口的大幅增長上也反映出國內需求的旺盛。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政府也積極采取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世界貿易仍保持較快增長、貿易不平衡加劇隨著近幾年世界經濟的復蘇,世界貿易也日趨活躍。2004年,全球貿易額快速反彈,據WTO預測,全年貿易額將比上年增長8.5%。一季度,世界貿易保持了好的趨勢,世界范圍內基本上是大進大出的格局。美國1月份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達1008億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3.6%;進口達1591億美元,增長18.2%。日本1月份出口達427億美元,增長6.4%;進口達408億美元,增長15.2%。亞洲各國1月份進出口也均保持了大幅增長。中國1月出口較上年同月增長了42%,印度增長了33%,新加坡1月非石油類出口也比上年同月增長了9%。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等出口也有較好的表現。

  貿易不平衡加劇。近年來美國貿易赤字逐年急劇增加,從2000年開始,每年以13%的速度遞增。2004年已達到6600億美元左右,占GDP的近6%。而在世界的另一極,日本、亞洲各國和地區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外匯儲備迅速增加。日本2001年貿易順差70837億日元,到2004年已達到120051億日元,增長了69.5%。中國貿易順差也從2001年的225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319億美元,增長了41.7%。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的貿易順差也逐年擴大。從外匯儲備來看,日本2004年末的外匯儲備已超過1萬億美元,我國也超過6000億美元。含日本在內亞洲13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已超過2萬億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一半以上。

  隨著美元近幾年的持續貶值和歐元、日元的升值,這種貿易不平衡狀況并未顯著改善。2005年1月份,美國貿易赤字仍高達583億美元,比2004年1月份增加了124億美元,比2004年12月份增加了260億美元。日本的貿易順差也在增加,1月份達1957億日元。中國1月份的貿易順差也高達65億美元。只有歐元區的貿易順差呈逐月下滑趨勢,由2004年1月的82億歐元減少到2004年11月的28億歐元。但仍然是出口大于進口的順差局面。

  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壓力仍在2004年隨著世界經濟的較快增長,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一度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4年美國消費者價格上漲3%,歐元區上漲2.1%,發展中國家上漲6%。但通過提高利率等一系列的措施,通貨膨脹的壓力已基本消除。但從2005年全球情況來看,由于石油、農產品、原材料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較快,通貨膨脹的壓力仍在。

  (一)石油價格居高不下。2004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持續劇烈動蕩,油價一度創20多年來的歷史新高,油價高位強勢震蕩持續時間之長,為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以來所罕見。近期紐約市場的石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55美元后,又創了4個多月來的最高水平。不少專家預測,今年石油價格將升至每桶60美元以上。目前油價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需求的不斷增長,二是美元的持續貶值。由于石油是以美元定價的,美元匯率走低意味著石油生產國的實際收入下降。三是投機。目前看來,去年開始的世界石油價格上升趨勢今年將持續。油價的持續上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仍然有限,也不會使美國的經濟復蘇脫軌,但對近年經濟增長較慢的國家如日本和歐元區的影響將比較嚴重。

  (二)農產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揚。美國商品研究局公布的CRM指數,是反映全球商品價格變化的綜合指數。包括6大類17種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商品市場價格運行的總體趨勢,具有較強的領先性。2003年底CRM指數為283.58,2005年3月10日已達300.82,上漲了6%。其中工業原材料上漲了8.1%,金屬上漲了35.5%,食品類上漲了3.2%。從國際貨?基金組織對全球初級產品價格的統計來看,主要初級產品價格均大幅上漲。(見右表)從三方面對世界經濟多加關注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世界經濟的變化緊密相聯,2005年我們應從幾個方面對世界經濟多加注意。

  (一)對外貿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日益加深。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走的也是打開國門,融入世界之路。但在對外貿易中以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一是貿易的地區結構。從我國的出口目的地來看,主要是東亞、美國和歐盟,對這三個地區的出口,占我國全部出口總額的75%;從三地的進口占全部進口總額的61%。而對世界其它地區的進出口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東盟,2005年1月對其出口只占全部出口額的7.1%;東盟對我國的進口占全部進口額的11.8%。2005年我國關稅總水平降為9.9%,而東盟WTO成員國平均關稅水平只有2%左右。如此低的關稅,我國對其出口只占7.1%,與對東亞國家和歐美的出口差距很大。因此,出口企業可以將目標適當的往東盟轉移。2004年11月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議及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決定,自2005年開始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進程,雙方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將于2010年降到零?,F在離2010年還有5至6年的時間,我國企業應該為零關稅時的進出口作好前期準備。目前,雖然全球經濟一體化帶動了世界貿易的活躍,但地區貿易更趨活躍。如歐盟,2003年區內進出口額占全部進出口額的62%。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區內出口額占全部出口額的56%。我國在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中,應抓住機遇,力促出口額的上升。二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貿易發展不平衡,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保護手段不再是單純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而是更加多樣化。從近20年歷史看,反傾銷案例數量和重大貿易案件數都呈直線上升趨勢。在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地緣政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今天,新的貿易壁壘還會出現,實現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目標仍然路途漫漫。發展世界貿易依然存在隱憂和不確定因素,亮點和暗流并存。我國應在入世履約的過程中,加強學習,總結經驗。既學習防范別國的貿易阻撓,更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

  (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2005年石油、農產品、原材料等初級產品價格將持續上漲,將對我國通貨膨脹造成一定的壓力,也會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國從1997年開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03年原油進口量約占我國全年消費量的36.5%。而2005年全球范圍內初級產品價格也將持續上漲。從2004年的情況看,我國在谷物、油脂、礦砂、羊毛、棉花等類別中都是凈進口。因此,2005年全球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將通過各種傳導機制影響我國經濟的正常運行,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利潤,加大經濟運行成本,增大通貨膨脹壓力。

  (三)美元持續貶值。2005年2月末,美元兌歐元為1.30:1,比2004年年初下跌了4.8%左右,兌日元為103:1,下跌了2%左右。而與2002年相比,分別下跌了24.5%和13.2%。對于美元的持續貶值,美國會因國內的雙赤字問題,對其聽之任之。這一輪美元的持續貶值,既有經濟基本面的因素、技術因素,也有政治、安全等非經濟因素,會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004年主要初級產品價格比上年上漲

  產品 單位 2004年價格 2003年價格 增長

  % 玉米 美元/公噸 111.78 105.19 6.3

  稻米 美元/公噸 245.78 199.46 23.2

  小麥 美元/公噸 156.88 146.14 7.3

  棉花 利物浦指數 62.01 63.44 -2.3

  鋁 美元/公噸 1718.52 1432.82 19.9

  銅 美元/公噸 2863.47 1779.36 60.9

  鐵礦石 美分/干公噸 37.9 31.51 20.3

  金 美元/金衡制盎司 409.23 363.53 12.6

  煤 美元/公噸54.70 27.74 97.2

  橡膠 美分/磅59.17 49.12 20.5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