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指出,當前經濟生活中一些不健
康、不穩定因素仍未完全消除,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引發價格異常波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發改委要求,今年各地要繼續嚴格執行"兩條控制線"措施,凡是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月環比超過(含達到)1%或者同比累計連續三個月超過(含達到)4%時,必須暫停出臺省級管理和授權市、縣管理的政府提價項目3個月。
發改委表示,各地在疏導價格矛盾時,要妥善把握好時機和力度。制訂調價方案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群眾承受能力,落實和完善疏導價格矛盾的相關配套措施。要認真測算調價措施出臺后對低收入群體和當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發改委此舉的主要信號在于"管住政府",其核心內容指向主要由服務價格構成的政府管制價格。"服務價格自去年以來積累了較大的漲價壓力,通知的意義在于避免讓這種壓力集中釋放,避免居民生活和企業經營突然遭遇較大壓力。"
社科院財貿所價格室主任溫桂芳稱,目前總的判斷是成本推動價格上漲的壓力在加大,但當前結構性價格上漲主要還是表現為需求拉動型,雖然成本推動的內容開始顯現,但還不是主流,未來也不可能超過需求拉動的力度。因此,解決問題的著力點還要放在需求方面。
溫桂芳認為,由于買方市場的存在,生產資料成本能夠傳導到最終消費品的比例不大,目前壓力最大的是以加工工業為代表的中間環節。
發改委要求各地進一步密切跟蹤糧食、化肥、石油、煤炭、鋼材、房地產等重要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以及生產資料漲價向下游產品價格傳導的情況。對此,溫桂芳分析說,糧食價格可能在去年的高位上比較穩定地運行,應不會有大的波動。迫于國際油價不斷上漲的壓力,成品油價格已經調高;煤價和電價一直受到調價限制,但壓力確實存在,持續限價比較困難。受鋼材價格的影響,目前與居民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家電、住宅和汽車也面臨著一些漲價壓力,但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估計不會太大。
"這個調控措施是一個預警機制,政府的意圖無非是盡量把上漲幅度變小,使居民和企業能夠承受。"溫桂芳指出,接受政府限價管制的企業目前多為從事公用事業的壟斷企業,因此,必須避免這些企業借機進行不必要的提價,攫取不合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