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層面良好
2005年農村經濟運行的有利條件較多,中央將繼續保持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城鎮居民收入將保持穩定增長,上年農產品價格較高將繼續引導農民的生產行為。這些有利條件,將為穩定重要農產品生產、保持農產品需求、提供外出務工空間、減輕農民負擔起到主導作用。在有利條件中,突出的仍然是中央的支持政策。
第一,進一步加大農業稅減免征力度。在牧區進行取消牧業稅試點;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免征農業稅試點,在其他地區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有條件的地方,可自主決定進行農業稅免征試點。2005年初,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宣布全部免征農業稅。
第二,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中央財政繼續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對糧食主產縣通過轉移支付給予獎勵和補助。
第三,促進資金投入農村發展。降低中西部地區對涉農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配套比例,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投資;明確金融機構在縣及縣以下機構、網點新增存款用于支持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比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服務于農民和農村發展的、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抓緊制定農村金融總體改革方案,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
第四,加強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規定,用于縣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2007年,爭取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都能享受到免收書本費、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
--主要不利是: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漲可能性很小,重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將繼續上漲
從國內農產品供給看,由于2004年農產品全面增長,多數品種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上年政策與價格因素將繼續鼓勵增加糧食及相關農產品,會繼續保持供給穩定并可能有所增長;上年提高公務人員工資的因素消失,難以形成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較高的預期以強烈刺激食品需求增長。因此,2005年國內農產品供求狀況將呈現出繼續供給穩定、基本需求增長緩慢格局,從而導致價格回落。實際上,從2004年末開始,國內農產品價格已經開始下跌。
從國際農產品市場看,主要由于供給增加,2004年下半年已經出現價格漲勢趨降。據國際有關機構的分析預測,2004/2005年度重要農產品產量將繼續增加,供給繼續改善。與上年度相比,預計2004/2005年度全球的谷物產量增長8.4%,消費增長2.4%,期末庫存上升7.6%;全球棉花產量增幅為20.4%,消費增幅為6%,期末庫存增幅為30%,當年庫存消費比是近5年來最高的水平;全球植物油產量增長5.2%,消費上升幅度為5.2%,期末庫存上升4.3%。如果不出現嚴重災害,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下降成為定局。對于國內農產品價格,不僅消除了上升拉力,而且會產生抑制作用和加速下降作用。
盡管國家將會繼續平抑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但其上漲的成本與需求壓力不小。一是目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仍然維持高位,交通運輸緊張,化肥的生產、運輸成本難以下降。二是國家繼續支持農業生產,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將有一定幅度增長。從2004年12月1日起,尿素中準價每噸已經調高10%。
--糧食、棉花生產與價格存在變數
一、糧食。如果從上年價格大幅度上升的刺激和國家繼續支持政策角度看,2005年糧食產量將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可望穩定。但是,如果考慮其他因素,這一前景則存在不確定性。其關鍵問題在于下半年糧食生產條件不確定。在國內外供給明顯改善、價格回落的基本背景下,如果政策力度不如上年,很難避免年中糧食價格明顯下降,將不利于保持農民的秋糧生產積極性,存在著秋糧減產的可能性。
政策支持主要是保護價收購、糧食直接補貼、鼓勵出口、平抑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這四方面都存在著不確定性。其一,國有糧食企業在大部分糧食主要產區的收購份額。已經降到50%以下,其市場支撐作用很有限。如果糧食價格下滑,國有糧食企業又將面臨經營困難。因此,保護價能否切實執行到位,尚難預計。其二,糧食直接補貼的激勵作用可能減弱。上年實行糧食直接補貼,雖然農民人均所得數額不多,但因為是歷史上的首次,初始效應很好。2005年即使增加力度,也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直接補貼,激勵效果將不如上年。其三,由于上年貿易政策迅速變化,導致糧食出口銳減,2005年不可能指望大規模出口拉動國內價格上升。其四,上年平抑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力度相當大而作用有限,但因糧食價格上升幅度更大,農民依然保持糧食生產積極性。2005年,如果糧食價格下降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高位堅挺甚至上升,糧食比較效益明顯下降,農民就可能減少生產,特別是秋糧。
二、棉花。2005年種植面積很可能下降,導致總產量下降。2004年棉花價格下降,已經影響到了2005年棉農的生產積極性。據有關部門的調查,主產區近50%棉農表示2005年將減少種棉面積;2005年華北地區冬小麥面積明顯上升,而新增面積大部分是2004年的棉田。
棉花價格有望反彈,其主要原因是棉花消費繼續增長,供求缺口依然存在。自2000年以來,我國棉紗產量持續增長,2001年接近30%,2004年13%。如果2005年按照7%的增長,則當年我國棉紗產量將達到lloo萬噸,折合全年棉花消費量780萬噸,較2004年消費量有所上升。估計2005年我國棉花供給缺口約為100多萬噸。當然,價格上升高度將取決于棉花種植面積的下降幅度。棉花種植面積的下降越多,棉花價格反彈幅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