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本幣升值對農業和農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同的國家所采取的補救措施差異很大,發達國家財力雄厚,經常采取的是減稅、補貼和價格支持政策,但是,其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很難提供得起如此高昂的費 用,我國也不例外。
針對我國國情,建議采取如下措施來弱化和抵消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一,盡量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如果人民幣確定要升值,也應分階段進行,以減輕人民幣升值過快對農業和農村所帶來的沖擊和振蕩。
其二,在WTO的框架下,對“三農”實行適度補貼和降稅政策,對農產品出口實行適度出口補貼和價格支持,縮小國內外兩個市場我國農產品價格的差距。按農產品的生產量,給予農戶適當的直接補貼,減輕他們福利的損失。
其三,調整農業外資的使用方向,實現農業生產資料的進口替代,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其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和出口農產品品種結構的調整,為農產品出口尋找新的優勢。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需求減少的情況下,大宗農產品的銷售肯定會遇到困難,勢必要求進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目前,我國水海產品、畜禽、蔬菜和花卉等優勢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高較快,但是,還很不夠,農產品出口還需要大力進行品種結構的調整。
其五,進一步改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政策環境和生存環境,給予同城市工人相近的各項待遇,堅決杜絕拖欠在城市工作的農村勞動力的工資的現象,為失去農業崗位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六,加快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降低我國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接近甚至高于國際市場上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在我國還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