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可能在近期升值的預期正是推動這些市場漲跌的誘因。上周,海外投資者用來投機人民幣匯率的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大幅上漲,4月26日,NDF美元兌人民幣主要一年期合約貼水點為4,400點,這也就是說,市場投資者肯定地認為,在未來12個月中人民幣匯率將會升值到7.8363人民幣兌1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兌美元同日收于8.2763元。
在過去10年中,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固定在8.28兌1美元上,市場預期如果人民幣匯率重估,將會導致亞洲貨幣普遍上揚。預期人民幣將于近期升值的投資者通過買入日元來來實現獲利,事實上,自從上周美國官員開始呼吁中國重估匯率以來,日元匯率就開始一路上漲,4月25日盤中漲幅達到1%,創下了3月23日以來的最高點。
國外壓力越來越大
去年市場也曾經沸沸揚揚地炒作了一兩次人民幣升值,但后來隨著央行官員表態否認,傳言也就不了了之。而這一次之所以國際外匯和商品市場出現如此大范圍的波動,主要是投資者對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講話浮想聯翩。
4月23日,在風景如畫的海南,周小川在博鰲論壇上表示,中國在改革匯率時首要考慮內部的動因和壓力,同時也會考慮國際上的動因和壓力。他表示,"匯率改革應該走得快一些,否則矛盾有可能積累。"周小川還表示,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已經沒有政策或者技術上的障礙。這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對人民幣提前升值的憧憬,無疑讓那些一直認為人民幣會升值的交易者心跳加速。
瑞銀華寶的外匯分析師阿什利·戴維斯認為,周小川的講話使市場進一步預期中國將會對外界的壓力作出反應。就在周小川發表講話的一周前,美國以及G7的其他成員國一致呼吁中國立即采取措施改革匯率政策。
自4月中旬以來,美國政府就一再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立即改革匯率。美國布什總統分別在4月14日和19日兩次發言,表示中國必須將匯率從固定匯率改為浮動匯率制度。美國國會以及歐盟委員會也在考慮采取提高關稅或者其他措施來限制中國進口,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以及美國貿易部長約翰·斯諾上周均表示,中國有責任立即采取行動。
美國人之所以要對中國人民幣大動干戈,原因在于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大幅提高,2004年美國對華逆差達到創紀錄的1620億美元,而且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的逆差仍有可能提高。
升不升值都有理由
除了來自外部的因素之外,國內也存在一些因素有利于人民幣升值。今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增長9.5%,遠超出市場預期,引發市場對經濟可能過熱的擔心。此外,第一季度我國的外匯儲備激增近500億美元,這也給人民幣升值帶來憧憬的空間。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6591億美元,同比增長49.9%。1至3月份外匯儲備增加492億美元,同比多增126億美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外資大量涌入中國與預期人民幣升值不無關系,目前尚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海外游資正在撤離中國。分析人士認為,外匯儲備持續攀升正在加大央行的貨幣政策難度,并將威脅到中國的金融穩定。
不過,也有不少外匯分析師指出,中國近期馬上升值人民幣的幾率不大,周小川的講話未必代表中國就要開始改革匯率制度。東京三菱銀行的外匯分析師德勒克·哈爾賓尼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中國官員的說法也許是為了平息國外市場對中國紡織品大量出口的怨言,自今年初世界貿易組織取消全球紡織品配額以來,我國紡織品在世界市場上所向披靡,使得歐美等國紛紛施加壓力,要求我國限制出口。
此外,英國金融時報4月24日的的一篇題為《中國人民幣升值的替代選擇》的文章指出,目前并沒有可信的證據表明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目前調整匯率對于中國和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并無好處。文中指出,匯率低估的兩大表現是,通貨膨脹以及多邊貿易順差龐大。中國雖然一直存在貿易順差,但在這一順差里包括了那些出口多報(以獲取更多的出口退稅)和進口低開發票(偷逃進口關稅)的情況。此外,隨著石油價格的高企,中國的貿易順差也很難維持下去。另外,中國雖然貿易順差還在增長,但是就多邊順差來說,遠非世界上最大的順差國。
和這種說法相對應的是,我國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魏本華表示,中國匯率改革"沒有時間表",目前仍未做好人民幣升值準備,否認了目前市場廣為流傳的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人民幣將會升值的說法。
升值影響到底幾何
但是反過來看,只要人民幣一天不升值,市場就會繼續圍繞這一題材進行炒作。那么,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商品市場究竟會有什么影響?應該說,人民幣升值對商品的影響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上漲或者下跌,而是和商品的種類、進出口規模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有很大的關系。
人民幣匯率提高后,意味著以人民幣定價的商品相對國外來說變得更為昂貴,因此會給這種商品帶來降價的壓力,特別是會對出口型的商品帶來沉重的下跌壓力。從目前我國現有的商品期貨而言,玉米是目前惟一保持凈出口走勢的商品,這樣看來,人民幣升值后,國內玉米價格將受到額外沉重的下跌壓力。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后使得國外商品變得相對更為便宜了,有助于刺激原材料的進口需求。我國是個原油、鐵礦石、基礎金屬等原材料的進口大國,也是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進口大國,人民幣升值將會減少我們采購的壓力,刺激相應的進口需求,這對于國外商品來說具有利好刺激。在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的前提下,也會帶動國內相應商品價格走高。
因此綜合來看,人民幣升值后對出口型商品的利空色彩更為濃厚,而對進口型的商品來說,利多的色彩相對多一些,這也意味著商品之間存在套利的機會,例如玉米和大豆。
此外,對于同一種商品,國內外的價差也會發生變化,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商品價格會有直接的壓力,而對于國外的商品來說,由于中國的進口需求可能提高,因此具有利多意義,因此會使得同一種商品的國內價格走勢相對弱于國際價格。
另外,升值的幅度也會對市場走勢產生影響。人民幣升值后,商品期貨估計會出現膝跳式的下跌反應,但隨后的走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商品供需基本面以及人民幣首次升值幅度。如果升值幅度較為溫和,市場可能繼續預期人民幣有再度升值的空間,這將繼續成為市場炒作的一個題材,也將會繼續導致國內商品走勢弱于國際市場。如果首次升值選擇一步到位,超出當前的預期,大盤可能通過一次性下跌來消化這一題材。
但從現在的情況看,人民幣匯率改革后,升值10%的幾率微乎其微。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副局長魏本華表示,"你不能預期人民幣明天就升值10%,這對于中國和其他國家是災難性的。但是如果僅僅升值一點點,也無助于削減和美國的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