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農業邁上新的臺階。2004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糧食單產也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是1997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如此大的增幅,加大了今年農民收入和糧食產量持續上升的難度。
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使人們欣喜: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586元,實際增長12.5%,比去年同期加快1.6個百分點,高于今年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其中,農民出售農產品收入大量增加,出售農產品的現金收入人均707元,同比增長20.3%。
上半年我國農業生產形勢喜人,夏糧再獲豐收。農業豐收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夏糧總產達到10627萬噸,增產512萬噸,增長5.1%。早稻也可望獲得好收成。雖然糧價出現一定的下行壓力,但較高的價格基數,5.1%的產量增長,依然使農民獲益。
上半年,我國農民稅費負擔繼續大幅下降,農民的稅費支出人均5.6元,同比下降51.1%。其中農業稅人均不足1元,同比下降87.2%。
同時,糧食價格出現下行壓力。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上半年,中央和地方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32億元,同比增加13.8%。國家發布了早秈稻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130億斤小麥。由于目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個主產省早秈稻市場價格已低于每斤0.70元的最低收購價水平,國家自7月28日起,正式啟動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著突出的問題,主要問題之一是農民增收難度進一步加大。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近日表示,從近期看,今年實現糧食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還有一些難以預測的因素。從長遠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最值得關注。第一,如何既保證糧食等農產品有效供給,又保持農民持續增收。第二,我國農業既面臨需求增長的巨大壓力,又面臨資源緊缺的嚴重制約。第三,在建立市場機制的過程中,如何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和扶持,改變農業的弱勢地位,也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