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以來,物價漲幅逐月減小,同比增長由2月份的3.9%下降到6月份的1.6%,上半年物價累計上漲2.3%。
這份報告認為,由于食品在物價指數構成中占較大權重,秋糧價格將是影響下半年物價變化的重要因素。如果秋糧不出現大幅度減產,且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得當,下半年價格總水平漲幅將略小于2.3%;但如果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秋糧大幅度減產,價格總水平漲幅可能高一些,預計全年平均漲幅可以控制在2.5%以下。
報告指出,推動物價上漲還包括國內外的一些其它因素,在國際市場上,石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運行,在國內,許多城市在醞釀提高水、電、煤氣、公共運輸等服務價格,這些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不容忽視。
但報告也指出價格上漲的抑制因素,人民幣上月宣布對美元匯率升值2%,并取消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的升值一方面將有利于減少進口成本、擴大進口供給;另一方面將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長,并使人民幣的購買力提高,這都有利于抑制國內價格的上漲。
而商務部日前對全國600種主要商品供求情況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400多種商品仍然供大于求,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這將會制約價格總水平的大幅度上升。
盡管推動與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同時存在,報告指出,推動因素的作用大于抑制因素作用,物價仍有上漲壓力,政府應該在下半年穩定糧食價格,控制服務價格、房價等。
報告認為,今年6、7月份已經在部分地區出現糧食收購價格明顯下降,甚至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的現象,建議國家對國有糧食企業保留部分優惠政策,以穩定糧食收購價格,繼續增加農民收入。
關于目前各地政府上調電價、水價、城市交通、教育收費、醫療價格、燃氣價格等公共服務價格的呼聲,報告認為,考慮到低收入群體的承受能力較低,應合理控制各地的提價措施的出臺。同時,建議適度提高低保標準,緩解低收入群體的壓力。
針對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報告認為,過高的房價讓老百姓背上沉重的包袱,抑制居民消費的增長,當前要注重住房供給結構的調整,增加經濟適用房和低價商品房的供應量,并盡快加強針對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建設,以滿足不同收入層次居民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