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主要農牧產品的交易被控制在幾個跨國公司手里,每個公司控制的資源相當于一個或幾個中等國家的生產量,他們可以操縱市場,影響產品價格,控制國際貿易。目前,中國飼料和壓榨行業在經歷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型企業追求規模效益和提高以技術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實力的趨勢明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單位盈利能力卻是在持續下降。六和集團原料部總經理吳祥生認為,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商品供求平衡分析階段,對飼料行業的金融屬性沒有十分清醒的認識。飼料企業應該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功能,降低原材料的單位成本,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與此同時,飼料企業的經營環境也在發生著深刻轉變。飼料工業的高速發展時代已經結束,高利潤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行業整合漸露端倪。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但是在現有的12000多家飼料企業中,2004年排名前10位企業的生產總量為1800萬噸,只相當于美國一個中型公司的產量。與此同時,全球前10位甚至前20位的跨國公司都已在中國大量投資。新希望集團副總裁謝洪告訴記者,2003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飼料企業資產總量超過整個行業的60%,飼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逐漸增加;中國的飼料企業也面臨著資源整合和產業聯合,很多外資企業在收購中國的企業。
同樣的情況在壓榨行業表現也很突出。秦皇島金海糧油工業公司總經理穆彥魁表示,現在壓榨行業競爭激烈,產品供大于求,短期內可能出現大洗牌,企業需要走多元化道路。邦基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迅認為,2004年大豆壓榨能力達到高峰之后,整個行業都面臨著整合的壓力,外資可能采取兼并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面對這種內外交困的情形,飼料行業應如何應對?這是一個大課題,將涉及到企業的經營管理、設備、交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在諸多的“短板”中,金融戰略無疑是最值得重視的因素。中國飼料企業已經從簡單競爭時期步入綜合競爭時期,全方位經營戰略開始顯現出價值,企業將通過兼并重組實現產業聯合與規模擴張,成長中的企業迫切需要并必須了解金融市場,同時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衍生品交易戰略。但是我們需要看到這是一條是充滿艱辛和荊棘的道路,即便是像中航油、中盛糧油這樣的企業也避免不了在這個高度國際化的市場中交納昂貴的“學費”。在這一過程中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企業應該致力于治理架構的研究和實踐,改善及優化企業的各種制度和流程,增強風險的管理能力,并適時適度參與衍生品市場。
隨著參與者結構向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期貨市場正在由一個以投機商為主的市場變為以生產企業與投機商并存,中小貿易商與大企業集團并存的市場;由單純的國內客戶參與的市場變為國外企業直接、間接參與的市場。具有資金實力雄厚、銷售網絡廣、產品流通能力強、期現交易結合緊密等特點的生產企業在參與期貨市場中有著天然的優勢,缺乏的只是對期貨市場運作規則的了解和熟悉以及自己的期貨人才。中國牧工商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薛廷伍說,中牧集團非常重視期貨市場,主動利用期貨市場對現貨交易進行指導,嘗試性的參與期貨市場,并制定出了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為將來更好地參與市場奠定基礎。廣安集團總經理王全亮也表示,廣安集團沒有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業務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現在沒有自己的期貨人才隊伍,目前現在正在著力培養。除了這些國內著名的大型飼料集團之外,其他國內迅速發展中的飼料企業也紛紛派員參加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品培訓活動。
相信在制定了適合自身的衍生品交易策略之后,國內的飼料和壓榨企業能夠在激烈并日益開放的市場競爭中得到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