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其成長的不同階段所面對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實踐證明,當企業的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可以稱之為大企業的時候,盡管可能會碰到許許多多過去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矛盾,但我認為,有兩個突出問題必須引起注意,一是從大處著眼,要明晰企業戰略,提升企業文化;二是從小處著手,要倡導做小事并做好小事,謹防大企業病。
明晰企業戰略,提升企業文化
一、明晰企業戰略
1戰略缺失
--有人認為,企業戰略無非就是貼在墻上的口號,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有的企業請咨詢公司所做的企業戰略好看卻不中用,更導致了他們的反感。
--很多企業不重視戰略的理由是“計劃不如變化快”。其實,任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盲目追求變化,企業就會在疲于奔命中失去方向。
--還有的企業家認為,自己的戰略能力很強,缺的只是執行。在戰略與執行兩個方面,很多人強調執行,這并沒有錯。在基礎管理方面,我們的企業,也包括不少大企業,其欠缺是明顯的,但僅僅強調執行,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企業家與廠長經理的區別就在于除了都會管理企業之外,企業家同時還是戰略家,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謀定而后動,成功的可能自然會增加。
不少人相信憑實力自己肯定能夠拼到最后,過去是拼膽量,后來是拼技術,拼規模,拼營銷,等等。但是,從哪條路跑,跑向哪里,卻沒有通盤考慮。我們首先必須捫心自問:我到底需要什么?我的企業使命、愿景和目標到底是什么?不少企業產業越做越多,規模越做越大,但實力卻并沒有多大提高。
在過去以機會為導向的生存環境中,企業是通過一個一個項目將企業做大的,它必然導致企業戰略的缺失。然而,這種缺乏內在聯系的擴張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階段,很容易造成企業整體價值鏈的斷裂,導致企業在某一天“突然出事”。
2、戰略趨同
--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作為市追隨者,企業幾乎不需要戰略,我們只需要拼命追趕領跑者即可。但當別人追趕我們,我們自己也要當領跑者的時候,沒有符合實際的戰略,企業必定會在某一天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
--現在的問題是不少企業都有稱之為戰略的東西,但無非是“做大、做強、做久”。企業戰略的趨同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如果掩去企業名稱,很多企業的戰略幾乎沒有多大區別,其思想、手段、方法如出一轍。
戰略趨同必然導致同質化競爭,進而演變成慘烈的價格大戰,最終導致幾敗俱傷。這也是我們不愿看到,卻經常看到的現象。
3、應對之策
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這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通過具有前瞻性的痛苦選擇,實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應當是企業家戰略思考的主要內容。
①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想做的事很多,可做的事不多,能做的事很少,能做好的事更少。戰略實際上就是想做、可做和能做的交集,只是很小的一個區域。因而,戰略應該是經過痛苦地取舍和科學地評判之后的產物,是企業家通過痛苦選擇而讓企業快樂生存的過程,是“舍”后之“得”。
②做好主業:被各種機會迷住雙眼,看著人家做什么都來錢,東一把西一把,結果主業越做越差,新的突破口又找不到,最后只能慢慢被淘汰。
③差異化:每個企業成長的道路各不相同,其核心優勢也各不相同,因而,所制定的企業戰略當然應當不同。差異化最能體現競爭優勢,差異化是正確決策的必然結果。
④科學性加藝術性:戰略是一個關于“遠慮”的判斷,總有不可知的因素,其中既有科學的調查研究,也有企業家的經驗、靈感、直覺在起作用。企業經營的藝術性也體現在這里。
⑤發揮組合優勢:最近,我們在制定企業戰略的過程中,提出了“組合優勢”的概念。我們明確提出,將企業文化、產品品牌、營銷團隊、技術研發和信息管理作為華西希望的五大優勢。優勢企業擁有各自不同的優勢,但刻意將這些優勢進行組合,就會產生“乘法效應”,最充分地將這些優勢展示出來。
⑥制定企業戰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內外結合,反復論證,尤其要注意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來自市場第一線的意見,既要充分尊重專家的意見,又要以我為主。現有企業,包括大企業,必須學習戰略思考的能力,以明晰戰略為進一步發展的契機,來贏得在新一輪競爭中的勝利。
可以預計,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與完善,一批新企業將超越原來的機會導向型企業而后來居上,他們的成功正來源于戰略創新和與眾不同。現在,一批新興企業的崛起,正在成為整個飼料與養殖行業的一大亮點。
二、提升企業文化
1、對企業文化的認識
一個企業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播下了企業文化的種子,初期的規章制度往往就是企業文化的源頭。只是在企業發育到一定階段、一定規模之后,它才會破殼而出,以企業文化的面目出現。企業文化與其核心人物的價值取向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必然會深深打上其個人的印記。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員工逐漸認同了這個老板、這個企業和這個企業的制度,這個企業就具備的文化意義上的生命。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開始可能是幾個人、幾十個人,后來發展到幾百人、幾千人、上萬人,企業家本人所能親力親為的范圍越來越小。初期的時候,你是“全能”的;后來就要靠制度;做大之后,企業家就要靠其優秀的品格,靠其正確的價值觀,靠文化層面的東西來發揮領導作用。企業有了全體員工普遍認同的企業文化,很多事情不用老板表態,員工就知道怎樣去做。在這種氛圍中,企業所倡導的東西就能長期堅持下去。企業文化賦予了全體員工方向性和原則性的靈魂,有了這個靈魂,企業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企業“崛起靠產品,發展靠管理,持久靠文化”,這已經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
2、提升企業文化應注意的事項
①沒有企業家就沒有企業文化。有人說,企業家的胸懷有多大,企業就可能有多大。在解決了自身生存問題之后,大力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將自身的追求逐步升華到為社會理財的境界,是提升企業文化的根本之舉。
②不同的土壤適宜于不同的植物生長,企業文化植根于特定的企業土壤之中,具有特定性,只能借鑒,不能移植。這也是提升企業文化最難的地方。
③企業文化與企業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但它不能離開企業而獨立存在。離開了企業來談企業文化,再完美的企業文化都毫無意義,甚至是有害的。
④企業文化是企業品牌的靈魂,培育企業文化是塑造企業形象的點睛之筆。
⑤企業文化要在企業的發展中吸收其他企業的先進文化,在成長中逐步完善,不能求全責備。
3、華西希望集團的企業文化
華西希望誕生二十多年來,有形的企業日新月異,但“誠實做人,精明做事,勤奮工作,追求美好”的核心思想卻始終如一。我們給“誠實”以“精明”的支撐,給“精明”以“誠實”的靈魂。因為“精誠所至”,所以“金石為開”。
在華西希望的五大優勢之中,我們將企業文化列在首位。我們說,企業是樹,文化是根;企業是形,文化是魂。
一、誠實
希望集團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誠實。誠實是做人之本、經商之本,并堅信“誠實是有回報的”(這種回報往往是以無形資產增值的方式出現)。誠實可以使下屬有安全感,可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誠實還可以創造、積累優勢,而優勢又可以使誠實得到回報。
二、精明
誠實的人不精明很難成就大業,就會有“老實人總是吃虧”的感覺。精明可以使誠實的信念更加堅定,而誠實的實踐又會使人更加精明起來。沒有誠實做基礎的精明就會滑向小聰明,也很難成就什么大事.在誠實基礎上的精明是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的一種操作,在與優勢企業的合作中,這種操作效果更好。
三、勤奮
勤奮首先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也一個人工作道德的具體體現。沒有勤奮工作,再美好的理想都只是空談。它不是一時的沖動,它需要用誠實的品格來支撐,用精明的技巧來激勵,用美好的追求來引導。
四、美好
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標。美好也是企業經濟與社會效益高度統一的體現。美好是對誠實的一種升華,是對精明的一種約束,是對勤奮的一種引導。
倡導“做小事并做好小事”,謹防“大企業病”
我國的飼料企業與幾乎改革開放同步,不論出身,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飽受了市場經濟風雨的洗禮。可以說,能夠生存并有所發展的企業,都是當時的優秀企業;能夠做成大型企業,就更是優秀企業的代表。
“現代大企業病”
我國飼料工業發展“的歷史不長,大型企業數量并不多,但是,有的企業已經出現了“大企業病”的萌芽。不少大型飼料企業,尤其是大型民營飼料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母強子弱”的現象,我認為,這也是“大企業病”的癥狀之一。除此之外,機構重疊、信息失真、官商作風、效率低下等現象也正在逐步顯現。
到底什么是“大企業病”?說穿了,就是大家都在做“大事”,小事沒人做,更沒有人愿意將小事做好,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當年是一個人帶著幾個人、幾十個人在做,不做小事不行,不做小事不成,但現在是帶著幾百個人、幾千個人、上萬個人在做,是做大事了,還要不要做小事呢?
企業戰略當然是大事,一定要做好;企業文化建設更是大事,也要做好,但它要靠長期積、精心累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認為,在做好了上述大事的前提下,“做小事并做好小事”對大型飼料企業而言,顯得十分突出和重要了。正如老子所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我認為,不會“做小事”或“做不好小事”的人,很難有大的作為。小事做不好,大事最終也做不了,一個人是這樣,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浮躁了、短視了,我們就于“跟風”,就會“趕潮”,就可能成天忙著“干大事”,就會把企業做得頭重腳輕。從小事做起,在做好小事中成就大業,是我多年來的感悟,也是我們華西希望的一大特點。
當今天的小事與明天的大事相統一時,實際上,小事就是大事。規律性、方向性的東西往往就隱藏在小事當中,轉折性的飛躍也需要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要做“百年老店”,在具體的企業經營活動中,就是要一個一個摳細節。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他能否把細節做深、做透、做精,因為細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細節卻見水平、出專家,有時甚至定勝負。
二、我們是怎么樣做的
希望集團、華西希望集團二十二年健康成長的原因有很多,但保持“做小事并我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怎么樣做的。
1、“做誠實而精明的商人”、“勤勤懇懇工作,堂堂正正做人”、“誠實是有回報的”、“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做小事,成大器”等都是我們企業的流行語,“做小事并做好小事”是我們企業所倡導的觀念之一。
2、我們的發展觀就是“積極穩步的發展就等于高速度”。我們辦企業強調“辦一個,辦成一個,辦強一個,辦大一個”,然后再在強與大的良性互動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工作的“無遺漏檢查”是解決疏漏問題的一劑良方,它可以幫助我們固化“做小事并做好小事”的習慣,避免我們在忙中出錯、忙中出亂。
4、我們把“廉潔”放在工作方針的第一位,所有關鍵崗位的員工都要簽訂“廉潔協議”。“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樹立良好的企業風氣,首先要從廉潔工作做起。當成為一種風氣之后,員工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外界五光十色的東西所干擾,就能靜下心來做“小事”。
5、在我們企業,我反復強調“經銷權的價值”,并“拒絕賒銷”。我們的經銷權要“買”,但飼料絕不賒銷,這時就要靠品牌,靠文化。但品牌是靠包括銷售質量在內的企業質量支撐的,而企業文化要靠點點滴滴地積累。
6、在我們企業,我要求所有的部門經理,首先必須是所在部門最能干的人,至少在部門經理這一級,不養一個脫產干部。
7、基礎工作,是一個企業的真正實力之所在,而基礎工作又多是枯燥、單調、重復的小事,能否做好基礎工作,是對考驗一個企業是否優秀的試金石。
8、除了思想文化、規章制度方面的工作之外,我們還花大力氣進行企業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以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節奏,為“做好小事”創造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