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力量不到位,管理手段跟不上在調查的15戶5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場中,有專業技術人員駐場管理的為零,聘請技術顧問的一戶,占調查戶的6.6%,90%以上的場戶不請任何技術協助,僅憑自己全家是農民出身,或家庭養豬多年,積累了不少經驗,就草率上馬。對現代養豬新理念知之甚少,仍然用傳統的養豬手段指導生產,沒有明確的豬群周轉計劃和合理的結構比例,品種雜亂,配種無序,育成育肥階段不清,飼料配合隨心所欲,疫病防治無章可循,形成母豬受胎率低、產仔成活率低、飼料報酬低、育成育肥期長、生長整齊度差的不良循環,對新的疫情不做深入研究,固執己見,出現問題則歸咎于財運不佳,嚴重制約著規模養殖的發展前景。
品種混雜,血緣不清大部分場戶在豬場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到引種發展時,已力不從心,故對品種的選擇求量求便宜,改良豬、本地豬混雜飼養,繁衍的后代雜亂無章,生長速度參差不齊,全進全出的周轉模式難于實現。對種公豬的選擇要求不嚴,有的自繁自留,血緣不清,有的盲目引種,不調查品種的適應性,結果均使豬場蒙受巨大損失。例如:我市2001年某四個豬場聯合從北京調回皮特蘭種豬18頭,飼養一年,種公豬因配種應激死亡兩頭,打架應激死亡兩頭,種母豬因斷奶應激死亡1頭,屢配不孕淘汰6頭,損失慘重。
豬舍建筑不合理現代養豬的顯著特點即快速、高效,要實現這一目標,品種是關鍵,建筑設施是基礎。但在許多養殖場中,豬舍的建筑規劃不科學,沒有重點突出母豬產仔與仔豬保育的小環境因素,使母豬的產仔成活率與仔豬的斷乳育成率大為降低。調查的15戶平均母豬年供斷乳仔豬9.8頭,育成期成活率75%,大部分豬場的產床沒有底網,就地固定。雖然減少了仔豬死亡現象,但糞尿清除困難,母豬乳頭污染嚴重,加劇了仔豬腹瀉發生率。沒有仔豬保育室,使小環境溫度難以調節,加大了仔豬的患病死亡率。
防疫制度不健全,保健措施不到位現代養豬新理念,防疫保健要當先,這是區別于傳統養豬的關鍵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數農村養殖仍然沿襲過去春秋兩防的習慣,認為豬瘟、丹毒、肺疫疫苗用上了,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豬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圓環病毒病、非典型性豬瘟及鏈球菌、大腸桿菌、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乃當前制約養豬生產發展的主要疫病。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免疫防治,很難達到高產高效。實施必要的保健技術,乃提高養豬生產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飼料營養不平衡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品牌濃縮料、預混料都是經過精密計算而配制的高濃度添加飼料,只要按照產品說明加入不同原料,就可滿足不同生理階段豬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但是多數養殖場戶不按產品說明要求配比原料,而是隨心所欲,根據市場豬價行情,調整飼料濃度,任意增減添加劑成分,行情高時超劑量使用濃縮料或預混料,行情低時少用或不用濃縮料,使飼料營養成分失衡,導致飼料中某些養分的浪費或相對缺乏。造成飼料報酬低,增長速度慢。還有部分養殖戶自配飼料,在原料的選擇上貪圖便宜,不僅營養成分達不到標準,而且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有的在自配料中不用多維及微量成分,功虧一簣,達不到預期效果。
濫用藥物目前獸藥市場監督機制不健全,銷售渠道混亂,許多藥物生產廠家在產品說明上夸大用途,幾乎羅列了所有病變的癥狀,誤導用戶自行選藥,不但加大了藥物投資,還使豬形成了抗藥性和藥物殘留。有的隨意加大藥物用量,有的不注意藥物間的禁忌與配伍,大部分用戶只看商品名,不看藥物有效成分。曾有一戶同時使用的三種針劑,同屬一種藥物,由于廠家分別使用漢語拼音、化學分子式、英文縮寫標注藥物成分,使用戶很難識別,導致劑量超標。
消毒隔離不重視,游醫去勢隱患多在調查的所有養殖場中,消毒隔離有名無實,沒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僅在暴發疫病或豬群不穩時,才突擊性連續幾次消毒,而且在消毒劑的使用上不科學,常年使用同一種制劑。病死豬只隨意拋丟,不做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還有部分場戶對危重病豬就地放血宰殺,賣給不法商販;對病死豬的剖解無固定場地,隨意開膛,然后喂狗喂貓或往糞堆上一扔,形成了疫病的傳染源。豬的閹割去勢非本場人員進行,通常由社會上的一些游醫承包,多家場戶共同使用同一人員,同一器械,消毒不嚴,人為造成的疫病感染大面積流行常有發生。
仔豬保育條件差仔豬斷乳后的五至七周,是養豬生產中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稱為保育期。此時不僅要求飼料營養要平衡,適口性要好,而且要求環境衛生條件要舒適,包括溫度、濕度、空氣含氧濃度、床面清潔衛生程度等,此階段的工作做好了,整個育肥期的經濟效益就提高了。為此現代養豬中十分強調仔豬保育期的高床飼養,溫濕度控制及空氣流通指數。但在農村養殖場中,仔豬保育根本沒有特殊關照,條件好的冬季搭個大棚塑料,一般的舍內投放些秸稈,兩個月保育期仔豬體重也超不出30公斤,大大延長了育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