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方面,全球兩大谷物小麥和玉米的核心影響因素發生轉移,全球小麥市場在獨聯體國家的豐產預期影響下長期受到壓制,后期仍將看玉米的臉色隨波逐流。
美國依然是全球玉米市場主宰,而新年度美國的產量縮減和暗淡的經濟前景之間的矛盾有可能短期向供給減少偏移,如果庫存消費比在8月11日的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把美國玉米的結轉庫存繼續放在更低水平,則在中期市場支撐外盤玉米價格反彈,繼續在全球疲弱的商品走勢中表現搶眼。
國內玉米市場相對封閉,因此受到全球市場恐慌沖擊也是最小。在市場真正走熊的過程中,玉米將成為短期對沖工業品和金融性強的最佳品種。而根據國內供求節奏來看,短期繼續做好逢低做多的操作。不過國內2011/2012年度玉米豐收預期強烈,因此對于現貨企業來講逢高做空套保,鎖定現貨收益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但時間點應該選擇在新糧上市前的9月更為穩妥。
油脂油料方面,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北半球產量下降的矛盾有可能在今年冬天激化,這將繼續催生豆類市場成為市場最強的泡沫。而目前受到歐美債務問題的影響市場呈現恐慌性下跌,但背后是否真正隱藏悲觀的大黑洞吞噬整個商品市場仍是個未知數。
目前市場和2008年次級貸危機造成的暴跌過程中的市場去杠桿化程度不同,起碼市場流動性還未出現迅速衰竭,暫時觀望是最佳選擇,不過恐慌之后重新審視品種價值,大浪淘沙之后某些品種很可能成為閃耀的黃金。
綜上分析,目前農產品市場心態非常復雜:一方面,全球經濟前景暗淡令資金避險情緒高漲,資金不斷撤離令市場信心受到挑戰,目前市場在突發事件影響下的暴跌恐慌的成分很高,但短期的恐慌可能會跌出一些機會。8月11日的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很可能成為農產品反彈的導火索。
更長期而言,如果全球經濟二次探底也可能刺破最強的泡沫,但農產品相對工業品將呈現顯著的抗跌性,可在工業品領先跌下來之后再去修改操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