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日前透露,“中央一號文件”一共包括六個部分,其中有三個部分涉及農業科技,主要內容包括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發展現代農業。業內人士據此認為,這將為農產品期貨市場進一步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舞臺空間。
農產品市場經歷了2010年大幅全面上漲后,2011年我國多數農產品價格處于下跌走勢中。農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民收益,挫傷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從而不利于我國農業生產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而農產品期貨市場正好具備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兩項功能,在減緩農產品價格波動對農民和農業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及時發現農產品遠期價格從而指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等方面,將進一步有效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我國農業總產今年有望再度實現增長,農產品市場將迎來新變化。作為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的中介機構,期貨公司應當一方面積極組織涉農企業及農戶進行風險管理、產銷形勢預測與分析等培訓,更好的安排生產和銷售,另一方面,協助企業做好全流程風險管理、通過個性化套期保值方案設計、財務分析、交割等一系列服務,助力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在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方面,交易所大有用武之地。鄭州交易所1月5日發布的《2011:鄭州商品交易所自律管理工作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鄭商所深入開展“期貨服務三農”、“走進產業,貼近行業,服務企業”主題活動。深化以鄭商所為龍頭,地方政府、證監局、行業協會、會員公司、農合組織、龍頭企業和新聞媒體多方協作、共同推動的市場大服務長效工作機制。在總結“訂單+期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期貨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期貨+土地流轉”模式的調研工作。宣傳推廣典型企業和農業優勢地區利用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總結市場功能“點基地”13個、市場功能“面基地”4個和企業案例30個。
期貨市場是商品的“價格晴雨表”,要真正落實中央惠農政策、實現我國農業的跨越式前進就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預期功能和風險防范功能,使得我國糧食期貨價格更具有權威性和前瞻性,彌補糧食現貨價格滯后性的不足,切實保護農民以及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發揮糧食期貨市場的信息導向和規避風險的作用,實現糧食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糧食期貨市場發揮其價格發現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及時傳遞準確的信息,從而引導生產者調整和優化糧食生產結構”,已成為業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