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增產卻進口 玉米將重蹈大豆淪陷的覆轍?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3-28  

  繼1月份我國玉米進口量創10年歷史新高后,隨著2011年儲備機構采購陸續到港,我國今年2月份玉米進口量繼續維持高位。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農產品進口增長勢頭繼續強勁,2月份玉米進口量雖比1月份75.1萬噸略有下降,但520671噸的進口量仍居歷史高位,較去年同期的1051噸增長達494.4倍。

  分析人士認為:在國內產業鏈持續增長產生的供需缺口下,當前國內玉米價格虛高,將直接促使進口量增多。在價格方面,有分析認為,小麥對玉米的替代性或將壓制玉米價格的上漲,同時受當前進口的增加,玉米等農產品或將進入季度性下跌時段。

  2月份玉米進口飆漲494倍

  3月20日,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發布的 “2012年2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顯示,國內三大主糧中,小麥和玉米1月份進口量大增,玉米進 口更是創近10年來單月進口量新高。

  卓創資訊高級分析師孫光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冬、春兩季一般是我國玉米進口的淡季,我國玉米進口的旺季集中在每年的8~10月,彼時新糧還未上市,舊糧庫存下降,企業往往大量進口玉米維持生產。

  然而,2011年11月玉米新糧上市之后,玉米進口量并未下降,反而在12月份達到了57萬噸,今年1月更是達到75.1萬噸,2月份進口量雖然比1月份有所下降,但仍處在歷史高位。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玉米進口量為52萬噸,較上年同期1051噸增長494.4倍。截至2月底,今年玉米進口已近130萬噸,相當于去年全年進口量的3/4。

  “玉米進口量的增長,主要源于儲備機構2011年從美國訂購玉米的不斷到貨。”中華糧網分析師張智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到岸玉米將進入倉庫,而不直接向市場投放。

  原因

  擴大的供需缺口

  國內玉米價格虛高

  孫光梅向記者表示,造成玉米進口量增加的主因,還在于供需缺口的存在,不僅是玉米,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量同樣如此。“國內玉米深加工需求已由2008年的3500萬噸增至目前的4500萬~5000萬噸,增長4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預測,即使全國玉米獲得豐收,由于深加工需求的快速增長,市場供需缺口仍會擴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稱,隨著食品需求提高,玉米供應不足可能成為常態。國內玉米豐產無法緩解供應緊張態勢。同時有分析稱,2012年~2013年度(今年10月到明年9月)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可能從本年度預期的660萬噸增至890萬噸。

  年初國家出臺的 《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也已明確規定,政府將從嚴控制玉米非食用深加工的盲目發展。

  據東航期貨數據,深加工行業的消費量占玉米總消費量的28.2%,已經超過國家設定的26%的限制。東航期貨分析認為:深加工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或將引發政府再次出臺對深加工企業收購活動的限制政策,這同樣會壓制玉米價格的進一步走高。

  除了日益擴大的供需缺口因素,國內玉米價格的虛高上漲也會導致進口增加。據了解,2011年上半年,由于國內玉米價格居高不下,國家于4月出臺政策對產業進行調控。如果今年玉米價格繼續上漲,除了將難逃政策調控,也更有可能會同時遇到大量廉價進口玉米的沖擊。

  據統計數據分析顯示,國外玉米到岸稅后價與國內基本持平。2012年1月美國墨西哥灣2號黃玉米平均離岸價折合人民幣每斤0.86元,比國內產區批發價每斤低0.24元;美國玉米的到岸稅后平均價為每斤1.23元,與國內玉米到港價格基本持平;2月美國玉米的到岸稅后比國內玉米到港價格每斤高0.01元。

  預計

  二季度進口漲勢或回落

  今年進口總量將高于去年

  中華糧網分析師張智先認為,國內小麥市場上,下游面粉和麩皮的價格以穩定為主,且小麥長勢良好,小麥對于玉米的替代將進一步壓制玉米價格的上漲。東航期貨認為,從歷年玉米期價走勢看,價格回調一般發生在5、6月份。農產品即將進入季度性下跌時段,預計此輪的強勁反彈將在二季度收場。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全年進口玉米將超過去年。實際上,今年年初國家出臺的《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明確規定,中國將從嚴控制玉米非食用深加工的盲目發展。這樣看來,解決高價玉米的突破口很有可能落在玉米進口上。

  分析

  增產卻進口 玉米將重蹈大豆淪陷的覆轍?

  繼大豆之后,玉米也在逐步成為中國需成規模從國際市場進口的重要大宗農產品。

  曾經能夠與美國比肩的第二大玉米出口國中國,2010年反而累計進口了157萬噸玉米。而今來看,玉米進口逐步“常態化”,已成難逆之勢。

  除卻短期炒作因素外,《財經》記者接觸的多位玉米行業相關人士的基本觀點為:當下的玉米進口大幅度增加并非“曇花一現”,在國內玉米供需形勢逐步發生逆轉的前提下,未來幾年間,中國規模化進口玉米將會呈常態化趨勢。

  與玉米進口持續增長形成對照的,則是國內玉米產量并未減少甚至大幅增產。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預計數字顯示:2011年,國產玉米將迎來大豐收,產量或將達到創紀錄的1.83億噸。

  造成“增產卻進口”形勢的原因,在于國內玉米需求的超常增長正在逐步打破玉米供應的“緊平衡”態勢:生豬規模化養殖的快速推進對飼料需求的猛增,以及玉米深加工行業對于玉米的剛性需求難以調控。

  但國際市場的前景并不令人樂觀。在7月份中國一次性向美國訂購53.34萬噸玉米的消息傳出后,國際玉米價格再次出現猛漲。業界擔心“中國買什么,什么漲”的厄運,會繼大豆之后在玉米領域出現。

  據《財經》記者從中國玉米最大的進口者中國儲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獲悉,到2011年底,該公司的玉米進口量將達200萬噸左右。在全球玉米出口日益吃緊之時,僅此一家公司進口需求增長的影響,已不容小覷。

  當下,中國玉米自給量還有一定增長空間。但在玉米進口常態化已成定局之下,如何避免“高價進口”,仍是待解難題。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