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和玉米要在種植面積之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都必須使各自價格對農民有足夠的吸引力。未來大豆和玉米價格將維持此消彼長的局面。
受美國農業部種植意向報告及季度庫存報告的利多刺激,CBOT玉米、大豆、小麥等農產品(000061)價格3月30日大幅上漲,隨后幾個交易日維持高位振蕩。
美豆將逐漸轉為近弱遠強
受種植面積下降提振,美豆5月合約3月30日大漲47.5美分,站上1400美分/蒲式耳關口。
雖然庫存報告調減了美豆季度庫存,但和過去四年相比,美豆庫存仍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不管是世界大豆還是美國大豆,都還處在供應偏寬松的格局之中。投資者更多地關注美國大豆的出口銷售情況。隨著后期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的逐漸增加,美國農業部在隨后的月度報告中很可能將逐步下調期末庫存,這是大豆一季度以來維持強勢的原因之一。
此次報告顯示,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為7390.2萬英畝,低于預期區間7400萬—7670萬英畝的下沿。在中國、南美大豆減產的情況下,未來全球大豆供應可能面臨壓力,美豆需要建立升水來吸引更多農戶種植大豆。因此后期大豆可能會逐漸轉為近弱遠強的格局。
玉米價格上漲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由于玉米季度庫存大幅降低,未來美國玉米供需趨向緊張。這直接導致3月30日CBOT玉米5月合約收盤上漲至6.44美元/蒲式耳,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但是遠月合約漲幅卻遠遜于近月合約。
此次庫存報告顯示,當季玉米消費量約為36億蒲式耳,相當于2011年產量的30%。出口及乙醇制造對玉米的強勁需求,導致美國玉米供應大幅減少。
由于2008年、2009年美國玉米價格大幅上漲,近年美豆與玉米價格比價基本穩定在2比1的水平,這使得近幾年玉米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如果本年度美玉米播種面積能增加到美國農業部的預測水平,新年度的玉米產量將會很大。若按去年的單產147.2蒲式耳來計算,玉米總產量將會達到3.84億噸,在總消費量不變的情況下,結轉庫存就可恢復到1.02億噸。由此可看出,雖然當前美國玉米供需格局偏緊,但是如果新年度的播種面積和天氣情況配合,美國玉米庫存和庫存消費比將有一定的恢復,長期來看玉米價格上漲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目前來看,陳作玉米趨緊的庫存與新作玉米豐產的預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映陳玉米的近期合約與反映新玉米的遠期合約走勢的強弱分化今后將更加明顯。
種植面積之爭進入高潮階段
根據美國農業部每年一次的意向播種調查,今年美國8種主要作物的種植面積或將增加1.7%,是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玉米、大豆和小麥的種植面積總計為22571萬英畝,略低于1984年創下的22748.5萬英畝的紀錄。不過隨著目前可耕土地逐漸緊缺,市場更為關注主要作物的播種面積,焦點主要集中在玉米和大豆上。
一般來說,大豆價格在11.5美元/蒲式耳以上,玉米價格高于6美元/蒲式耳,農戶就會選擇種植玉米或大豆,而不是棉花。歷史對比顯示,大豆和小麥面積減幅與玉米面積增幅較為接近。由此判斷,在小麥面積增減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大豆面積縮減將全部轉換為玉米面積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有12年的種植意向報告高估了玉米種植面積,有13年低估了大豆種植面積,兩種作物的預估誤差幅度在3.5%以內。農戶可以因各種理由而改變計劃,包括天氣延誤或者市場價格的變化。隨著價格的變動,4月至5月大豆玉米種植面積依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而最終的種植面積要到6月30日才能揭曉。
目前來看,大豆必須改變過去幾年價格下滑的局面,以保證美國大豆的供應。未來大豆玉米價格此消彼長的局面將持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