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一紙玉米進口公告引起國內產業界的高度關注。這份名為《關于進口阿根廷玉米植物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明確了我國相關企業可以從南美地區的阿根廷進口玉米。
阿根廷是南美地區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其每年玉米出口量在400萬—500萬噸。部分國內玉米產業界人士認為,我國選擇此時放開從阿根廷進口玉米,主要是擴大玉米進口來源,以緩解持續緊張的玉米供給。
大連良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超認為,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高位運行,供需略顯緊張,擴大國際市場玉米進口來源有助于相關企業從國際市場進口玉米,從而緩解供給緊張的市場形勢。
部分市場人士表示,在本次公告發布之前,我國實際上已經從美國進口了大量玉米。“本市場年度以來,國內部分企業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已達300萬噸,目前沒有裝運的估計有100余萬噸。”渤海期貨分析師趙安明說,進口玉米入港對于緩解國內新季度以來的玉米市場供需緊張形勢起到重要作用。
趙安明表示,除了從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國美國進口之外,我國顯然也在擴大玉米進口來源,以保證未來國內的市場需求。公告明確提出“玉米進境后,用于加工,不得直接進入流通市場,禁止用作種植用”,表明從國際市場進口玉米主要用于滿足國內深加工企業的需求。
目前,國內玉米“北糧南運”受阻,南北方玉米市場價格倒掛,貿易商發運利潤較低。受此影響,北方玉米貿易庫存持續加大。大連一劉姓貿易商向記者表示,截至4月28日,東北北方四港玉米貿易庫存合計高達220萬噸,創出本年度以來的新高,貿易商走貨積極性持續下降。
一邊是國內東北產區玉米發運受阻,一邊是國家增加國際進口玉米渠道,對此,趙安明認為,盡管我國打開了從南美進口玉米的閘門,但國內企業能不能實現進口還要看玉米市場價格。目前,國際市場玉米到達國內的價格并不占優勢,不過公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國內市場的看漲情緒。
姜超同樣認為,目前國內玉米市場處于平衡狀態,北方港口貿易庫存的不斷增加將限制南北方玉米市場的整體價格水平。階段內,我國允許企業從國際市場進口更多的玉米,將有助于壓制國內看漲預期,對穩定目前的玉米價格水平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