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發布的4月供需報告中,美國農業部維持美國玉米期末庫存數據不變,這令市場感到失望,同時美元匯率堅挺也給玉米盤面構成下跌壓力。
美國農業部在4月供需報告中維持美國玉米年末庫存在8.01億蒲式耳的預估不變,出口量預估亦持平在17億蒲式耳,而之前市場預估美國玉米年末庫存料為7.17億蒲式耳。該數字較交易商預期高出11%,美國玉米期末庫存消費比為6.30%,低于上年度的8.64%,美國玉米供應連續第二年出現緊張行情。
而就在不久之前的季度庫存報告中,美國農業部曾大幅調低玉米季度庫存至1.52億噸,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亦低于之前業內分析師預期均值1.56億噸,這對玉米市場構成強勁支撐,使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強勁反彈回吐之前因種植面積擴增預期帶來的過度壓力。所以對于本月庫存數據未作調整,一些資深市場人士也表示玉米供需數據令人困惑。
此外,美國農業部還預計2011年玉米產量為123.58億蒲式耳(3.139億噸),消費量為8.6729億噸,低于上月預計的8.6949億噸;2011/12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為8.6497億噸,高于上月預計的8.6496億噸。全球玉米庫存消費比14.1%,為自1973/74年度以來最低。報告顯示,有望錄得16年最低水平的美國玉米供應料將出現緩和,因今春玉米播種較早,且價格相對較低的小麥代替玉米被用于動物飼料中。
國內種植面積將繼續增加
相對于外盤和周邊市場,大連玉米近日表現明顯偏弱。國內玉米種植面積的繼續增加是市場潛在的一個隱憂。今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料擴大逾2%,盡管增幅與去年持平,但將觸及歷史最高,因國內玉米價格創紀錄高位,及政府糧食補貼令大豆種植面積縮減。政府鼓勵農戶增加糧食種植,玉米擴種定將侵占大豆和棉花的播種面積。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因之前需求成長快于產出增長,自2009年以來一直是玉米凈進口國。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玉米總種植面積增加2%至3315萬公頃的紀錄高位,大豆種植面積卻下滑10.2%至765萬公頃。
由于政府將繼續向種植稻米、玉米和小麥的農戶提供補貼,若天氣利好,這意味著國內糧食收成將連續第九年增加。為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加大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中央財政日前下撥今年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資金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農資綜合補貼835億元、糧食直補資金151億元。作為中國最大的玉米產區之一,今年3月政府對黑龍江省進行調查顯示,該省2012年玉米種植面積將觸及600萬公頃的紀錄高位,較去年增加7%。
現貨價格堅挺有望延續
上周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維持高位堅挺走勢,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繼續緩慢上探;華北地區整體平穩,局部互有漲跌;南方內陸銷區被動追漲。南北港口價格整體平穩,北港庫存連續增加,遼寧、黑龍江玉米消耗較快;南方港口成交量小,企業采購力度偏弱。國內玉米市場產銷區整體成交清淡,采購熱情有待升溫。
另據中華糧網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第13期中儲糧全國玉米收購價格指數為151.00,周比上漲1.25%。目前大連港(601880,股吧)二等以上玉米平倉價格為2450~2460元/噸,比上月同期上漲20~30元/噸。大連港15%水分以下玉米貿易商收購價格為2400~2410元/噸,與前一日持平,比上月同期上漲20~30元/噸。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庫存達到今年以來最高水平。截至上周五,東北錦州港(600190,股吧)、鲅魚圈港以及大連港口玉米貿易庫存總量本年度以來首次突破200萬噸,達到207萬噸。
然而在庫存高企的情況下,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卻依然保持著上漲勢頭。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東北地區玉米價格高位運行、南方銷區飼料企業承接力度有限,4月10日,廣東港二等以上東北玉米成交價格為2540~2550元/噸,與前一日持平。包含運費及損耗費用在內,大連港玉米運抵廣東深圳蛇口港成本為2540~2550元/噸,與當地玉米成交價格基本持平。由于近期南方銷區玉米價格基本保持平穩,南北港口玉米貿易利潤微薄。面對高企的市場價格,南方銷區飼料企業的玉米消化能力降低,部分企業大量采用小麥替代玉米,使得東北玉米輸出數量減少,直接導致東北港口玉米庫存數量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盡管東北玉米輸出數量減少,但當地飼料企業和大型糧食貿易商需求較為強勁。受此影響,雖然部分農民目前面臨春耕備耕,需要資金投入,但依然較為惜售,大部分農戶已經售完新季度玉米。據了解,與外運數量相比,東北當地深加工企業消耗的玉米數量更多。近期東北地區玉米價格持續上漲與深加工企業的采購關系密切。為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當前東北產區玉米深加工企業普遍備有3個月左右所需的庫存,部分企業還會進一步提高庫存,從而會繼續支撐產區玉米市場價格。
下游消費低迷
近期豬價的持續跌落、養殖成本的攀升以及疫情的頻發導致養殖利潤的縮減。飼料養殖的不景氣無法給飼料生產與銷售帶來支撐,加上小麥的替代作用,飼料養殖企業對玉米的采購較為謹慎。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4月4日,全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格為15.05元/公斤,比前一周回落2.46%。豬糧比價為6.22:1,比前一周下降2.51%。市場充足而需求減少,1月中旬以來國內生豬出場價格持續回落。監測顯示,受生豬出場價格下跌影響,部分養殖企業加快出欄進度,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供應數量。當前豬糧比價已經跌至自2010年9月份以來最低水平。
此外,受小麥、玉米的價格差影響,小麥替代仍在增加。2011年至今,國內玉米市場小麥玉米的價格差距拉大,玉米價格遠超小麥價格,小麥替代玉米明顯。
據中華糧網監測,2011年9月11日,全國糧油市場批發市場三等白小麥與二等黃玉米的價差達負333.98元/噸;到2012年3月25日,兩者的價差仍為負145.13元/噸,但是在正常情況下,小麥玉米的價差應該是正130~150元/噸。目前,南方銷區玉米價格普遍高于小麥價格,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小麥替代現象。
與此同時,淀粉、酒精行業市場疲軟,也導致玉米需求不旺。目前淀粉及酒精需求依然保持疲軟的態勢,雖然前期因庫存有限,淀粉企業上調價格意愿較強,但實際出廠價格卻依然偏低。在銷售壓力面前,企業開工率有所下降,停產及限產現象相對較多,而玉米庫存量也較去年同期相對偏低,短期內或將維持此種現狀。
進口玉米打開新渠道
經過1年多的前期準備,我國進口玉米的新渠道已經打開,有消息稱我國已與阿根廷簽署了進口400萬噸玉米的協議。在此之前,美國中西部主要玉米產區在中國玉米市場上還未遇到過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官方的貿易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的175萬噸玉米中,美國玉米占比96%。2010年這一比例為95%。2010年之前的15年里,中國進口玉米的數量微不足道,因為中國幾乎完全依靠國內產量來滿足需求。
而近期的海關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64萬噸,是一年前的6倍,較上月增加50%。中國不得不利用僅占全球8%的可耕地來養活占全球1/5的人口,而且不得種植轉基因谷物。隨著收入的增加以及飲食更偏重于肉類提振了糧食需求,中國對進口的依賴一直在緩慢加大。
大規模的玉米購買可能成為3月谷物進口大幅上漲的部分原因。中國的玉米消費約占全球的20%,但貿易量僅占全球玉米貿易的4%,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悄然變化,有觀點認為未來幾年內中國玉米年進口量可能達到500萬至900萬噸。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來看,這種猜測有可能變為現實。中國今年1月和2月的玉米進口總量為126噸,較去年同期增長400倍。
近期大連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正處于向遠月的移倉過程中,成交量和持倉量逐步回落。在現貨價格上漲勢頭放緩后,東北地區新玉米播種期天氣將成市場關注的焦點,有關部門表示,中東北地區34%的耕地正經歷干旱,3月降雨對打破旱情助益不大,而干旱是威脅延遲播種的關鍵因素。如果天氣狀況好轉,玉米短期有跟隨周邊市場調整的趨勢,9月合約不排除繼續下探回落的的可能,不過調整過后對于玉米市場的中長線目前還可以保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