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糧食8連增下進口玉米異漲 或因貿易商炒作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5-23  

  [ 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3個月玉米進口184萬噸,已超過至去年12月全年累計的175萬噸 ]

  當2010年6月,一艘滿載著美國玉米的船只抵達中國山東煙臺龍口港,結束了中國近15年未進口美國玉米歷史之后,最近兩年發生的事實表明,當時的進口并非是一個短期現象,時至今日,更多的美國玉米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6月以來,中國玉米進口一路走高,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三個月里,中國進口玉米184萬噸,超過了2011年全年進口量。進口玉米的異常上漲,也隨即引發國內激烈的討論。

  而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玉米進口的供給、需求、價格優勢以及囤積的可能影響因素分析,數據顯示,相比于前三項因素對玉米進口的影響,對玉米的囤積或許才是國內進口玉米異漲的真正原因。

  八連增下的異漲

  2011年12月26日,國務院首次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糧食生產表彰獎勵大會,新華社隨后報道稱,當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11424億斤,首次實現連續8年增產。然而,矛盾的是,玉米進口卻正在增長。

  據中國海關統計月報,2011年12月,中國玉米進口57萬噸(四舍五入,具體數值為56.9908萬噸,下同),相比于2010年12月進口1.5226噸,足足翻了37.43倍,而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3個月玉米進口184萬噸,已超過至去年12月全年累計的175萬噸。

  “產量增長,消費也在增長。”對于業內普遍的說法,中華糧網信息研發總監張智先對本報記者說: “隨著國內養殖業規模化、集中化程度提高,飼料用糧增加比較多,預計上年度飼用玉米消費1億噸,本年度估計在1.05億噸;預計深加工用糧本年度約為5500萬噸,上年度是5250萬噸。”

  飼料用糧和深加工用糧,是玉米主要的兩大需求。卓越資訊高級分析師孫光梅對本報記者估計稱,飼料用糧今年增長6%左右,去年增長在3%左右,深加工用量則受國家對于深加工的政策調控,處于與2011年下半年相對平穩態勢,后續會有增長。

  中國社科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本報記者預測的需求量更高——本年度玉米深加工估計需求在7000萬噸;飼料用糧需求在1.3億噸。

  雖然增長的預測不一,但是根據大多機構對玉米需求的預測,玉米的總體需求與玉米產量并沒有太大的出入。

  張智先預計2011年玉米總產量約為1.80億噸。李國祥則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玉米的產量在1.9億噸。我們估計實際產量還要更多,因為據說有很多產量并沒有上報,實際產量在2億噸。”

  “但是2011年的玉米質量并不高。”張智先解釋,“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在內的黃淮地區許多地方玉米品質出現明顯下降,特別是霉變超標嚴重。主要原因是玉米生長后期出現了持續的連陰雨天氣。根據國家糧食局的調查,河南省玉米一等品率較正常年景降低15%;不完善率和生霉率明顯增加;符合中等要求的比率比正常年景降低20%。”

  即便如此,國家糧食局《2010年中國糧食發展報告》中稱:“2009年玉米產需基本平衡,國家糧食庫存充裕。……2010年預計玉米產能大于需求,結余較多。”

  2011年初,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通過媒體預計2011年中國玉米進口量不會大增。但是從2011年10月開始,進口玉米就開始進入了異常增長,2011年秋糧上市的喜訊也并未改變異漲的勢頭。

  進口玉米有價格優勢?

  國內玉米供給充裕,但仍不能阻止進口玉米的驟增,這意味著國內供給并不構成玉米進口異漲主因。那么,進口玉米的價格優勢也許是一種可能,但事實并非如此。

  張智先預計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全年度的玉米進口量約在400萬噸~450萬噸,孫光梅預測最少的進口500萬噸。而從有關港口的近期玉米到港價格數據來看,進口玉米與國內玉米的價錢都在2500元/噸左右,比較優勢并不明顯。

  張智先表示:“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隨著國際玉米價格回落,國內外玉米價差開始縮小,并且國內玉米價格逐漸高出國際玉米進口價格。”

  業內普遍分析認為,2011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國際玉米被認為沒有價格優勢。如果企業因為價格因素大量進口,根據40天左右的進口周期,2011年11月前后還不會出現大量進口的現象。

  張智先預計前期到港的這些玉米仍然以政策性進口為主,主要是履行去年的合同。

  據張智先掌握的數據來看,從2009年下半年國家開始拍賣臨儲玉米以來,截止到去年第三季度末,臨儲玉米拍賣累計成交量超過4700萬噸。從國家糧食局《2010年中國糧食發展報告》來看,2009年成交政策性玉米1630萬噸。

  張智先認為,雖然國家臨儲玉米數量見底,但其他政策性玉米庫存充足,加上今年玉米豐收和進口玉米的增加,國家調控玉米的能力較強。 政策性進口不一定是儲備需求,很有可能在存放一定時期之后根據市場需要就會投放市場。

  國家糧食局的消息顯示,2011年下半年追加安排中央儲備玉米輪換計劃370余萬噸,并要求中儲糧總公司在2011年11月底前安排輪出,以增加市場供給,滿足接新前玉米市場需求。

  李國祥表示:“從簡單供需數據來看,似乎玉米在近期的缺口并不存在,但事實上,玉米深加工的實際需求是超乎我們想象的。據我所了解,只要有玉米,再多2000萬噸,玉米深加工企業都能消化,因為玉米深加工產能非常大。”

  他解釋:“深加工以及飼料用糧需求一直都在增長,進口異常會發生在2011年11月之后,我估計主要是地方利益驅動。作為深加工,地方能從相關企業的發展中獲取較多的稅收利益。2011年石油價格的快速增長,使得玉米乙醇可以預測的價值更大,對企業對地方的利益驅動也更加大。”

  但是,玉米深加工項目發展在2007年就開始遭到限制。2011年下半年,國家有關部門又發出《關于調整變性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稅收政策的通知》:2011年10月1日起,變性燃料乙醇,將逐步取消增值稅退稅政策,同時恢復征收消費稅,至2015年1月1日起,增值稅退稅政策則完全取消,并征收5%的消費稅。

  作為變性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顯示:2011年該公司每噸燃料乙醇獲得的補貼,比之2009年,已經基本減半。

  與囤貨和炒作有關?

  2011年11月,進口玉米異漲,2012年元旦之后,國內玉米看漲的觀點開始在業內被廣為認同。

  國內玉米產量創新高,進口玉米卻在大增;港口庫存卻在高企,價格勢頭被認為看漲。光大期貨高級分析師王娜在媒體上表示:“今年庫存高和消費走弱之間有直接關系,往年這個季節庫存高企情況不會如此突出。”

  孫光梅表示:“因為對后市看好,很多貿易商拿貨比往年早,比往年多。到今年四五月份,山東產區只有三至四成余糧(農戶處只有一成左右),東北產區只有一兩成余糧(農戶處更低),比正常年份都少了兩成左右。”

  囤貨看起來比往年更加明顯。孫光梅認為,基于去年部分深加工企業與飼料企業對于玉米加工反而不如直接銷售玉米更來得合算,因此這些企業與中間商成為預期未來玉米仍存上漲空間,這種良好預期導致部分市場流通商屯糧意向加強。

  囤貨的加大,也就是資金炒作的加強。在2010年進口玉米相比國內玉米價格較低時,國家糧食局當時就東北市場表現分析表示,2010年,國內玉米新增供給量與國內消費大體相當。年度內并不存在供求缺口,國家收購的臨時存儲玉米又陸續供應市場,國內玉米供給數量充足,當前東北市場之所以表現出強勁的購買需求,與各類企業在看漲預期的推動下,增加玉米庫存行為有關,有囤積和炒作的原因。

  “貿易商整體對國內玉米價格的影響的確在加大。”孫光梅說。

  在張智先所在的河南市場,他了解到的確有跨國企業在國內收購玉米。“他們收購的量我不知道,但我預計占市場收購量的比例很小。他們就是正常的貿易行為,對市場影響并不大。”

  據孫光梅掌握的資料,囤貨的貿易商還是以國內的為主,有外資背景的貿易商比較低調。“我所了解的外資背景貿易商(企業)收玉米主要以深加工為主,參與貿易的很少。像嘉吉也參與貿易,但我所了解,他們參與貿易的量很少。”

  “當然,不排除一些外資企業以深加工為由收購,最后又轉向貿易,拋向市場。不管怎樣,外資收購對國內玉米價格的影響還是很小的。”孫光梅說。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